(中国网)传承非遗文脉,呵护童心成长

2025-08-27 15:20:17作者: 来源:艺传学院 点击数:

  

在非遗传承路上,一群青春的身影正在书写自己的答卷。7月1日到8月1日,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古韵・青芒驿站” 社会实践团队深入雅安市雨城区多个社区开展以非遗传承为特色的公益托管活动,累计服务450余人次,服务时长达2000小时,在推动非遗文化传播的同时解决了暑期儿童托管难题,用青年智慧和行动展现大学生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

古韵传薪火,巧手绘传承

非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但如今正深陷“传播孤岛”与“传承断层”的双重困局。针对这一情况,团队将脸谱、拓印、扎染等8项非遗手工与蛇年纸灯笼、水粉画、豆画等8项创意手工有机融入课堂。“本担心孩子们对剪纸历史的讲解提不起兴趣,结果发现他们沉醉于这门能“72变”的手艺,每一次裁剪都诞生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我想剪纸艺术已悄然走进孩子们的心间”,实践队员廖同学说道。在脸谱绘制课堂,孩子们各显风采:“技术派”同学精准还原窦尔敦脸谱,尽显技术功底;“抽象派”同学则跳出范本,创作出专属的可爱样式,传统与个性在此碰撞。翻花制作中,孩子们默契协作完成作品……此次实践累计开展30余堂手工课程,收获300余件手工作品,孩子们在实践中亲身感受非遗,触摸文化根脉,在童心中用心埋下非遗文化传承的种子。

此外,团队还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手工课堂,在创意加持下,生活中常见的“废品”,随即变身实用小物,“变废为宝”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真切的现实,蕴藏着绿色循环的智慧。

辅导固学识,趣玩促成长

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团队围绕课业辅导、趣味文体、科学探秘三个维度,精心设计系列课程,以丰富多元的活动为孩子们搭建起寓教于乐的平台,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收获知识、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每日固定的两节作业辅导课上,团队成员化身小老师,累计辅导300余小时,细致讲解暑假作业中的难题、检查作业并查漏补缺,助力孩子们在享受假期的同时夯实基础,培养不拖延的好习惯。课业之外,趣味文体课同样精彩纷呈:套圈考验眼力,扔沙包、磁吸射击锻炼反应,踢毽子、“运送龙珠”接力在协作中激活活力,“打地鼠”“你比我猜”等互动游戏更让现场笑声不断,孩子们在跑跳间挥洒活力,收获快乐。而科学实验课则以另一种方式点燃学习热情,团队成员小魏老师认为“知识积累不止于做题,趣味实验能让孩子理解科学原理”,“火山熔岩”“静电风车”“勾股定理原理”等12个化学、物理、数学实验,让每周的实验课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孩子们的专注与好奇,也印证着寓教于乐的理念。

红色润童心,安全伴暑期

播撒红色火种,厚植爱国情怀也是此次社会实践的使命之一。“小老师”蔡鑫以“缅怀先烈,珍爱和平”为主题讲述先烈事迹,孩子们在庄严宣誓中流露坚定,写下的便签满是对英雄的敬意与对和平的珍惜;观看《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则是以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红色故事具象可感,激发情感共鸣。

在守护精神家园的同时,团队也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筑起扎实屏障。团队围绕消防安全、防溺水、心理健康教育等开展10余场主题教育,PPT讲解搭配趣味视频,帮孩子们轻松掌握安全要点,同时邀请西城卫生服务中心的杨涛医生到场指导拉伸操,让健康守护更专业。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协同社区开展的地震演练,更让孩子们学会应急逃生技能,全方位为暑期安全护航。

“以热忱之心回应成长之需,是我们不变的初心”, 团队负责人魏桂蓉坦言。暑期托管筑牢成长港湾,非遗体验播撒文化种子——这份 “护苗成长・薪火相传” 的实践答卷,已让文化之芽在童心中破土,让非遗之脉随陪伴绵延。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卢艳丽教授团队发现蓝光受体:调控玉米“催花”突破光周期限制,推动热带优良基因“温带安家”
    卢艳丽教授团队
  • 卢艳丽教授团队发现蓝光受体:调控玉米“催花”突破光周期限制,推动热带优良基因“温带安家”
    卢艳丽教授团队
  • 我校团队成功研发治疗浅表创伤及骨骼肌炎症的给药递送系统
    我校团队成功研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