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稻香虾跃,智联增效——四川农业大学稻梦虾行团队2025暑假三下乡实践活动

2025-08-27 15:15:24作者: 来源:动物科技学院 点击数:

  

按照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团委《2025暑期社会实践》的具体要求,在学院老师和基地负责人的统一部署下,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稻梦虾行——稻虾‘智’富汇新声”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7日前往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兆雅镇战旗村稻虾共作示范基地,开展暑期调研宣讲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深入了解稻虾共作模式的创新技术与实践经验,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青年智慧。

跟随基地负责人,实地走访示范田。7月14日,实践团队成员在负责人崔象平的带领下参观了稻虾共作示范基地,了解了虾苗投放密度和水位控制等关键技术环节,并学习了“三早一防”(早投苗、早管理、早收获、全程防病虫)的核心技术理念。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相较于试验区,新型养殖模式通过开挖深水沟改善龙虾生长环境,并推迟水稻种植时间以协调生产周期。

新型养殖模式下,水稻在孕穗期会有生虫的风险。基地负责人剥开稻穗,为团队成员现场展示了稻苞虫的危害情况,并解释道:“由于今年天气原因,泸县这边水稻稻苞虫肆虐,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稻苞虫被包裹在水稻叶中,此时正处于结茧期。幼虫吐丝缀叶成苞,并蚕食叶片,轻则造成缺刻,重则吃光叶片,还常使稻穗不能伸出,严重影响水稻产量。针对这一问题,负责人说道:“我们正在试验生物防治和无人机喷洒相结合的方法,力求减少农药使用,保障生态安全。”无人机施药展示出高效、精准的作业能力,相比人工喷洒效率提高10倍以上,同时降低药害与污染。

结合调研成果,制作并宣传科普手册。团队成员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编写了通俗易懂的科普手册,内容涵盖稻虾共作原理、养殖技术及市场策略等,将复杂知识转化为农户易用的操作指南,尤其对病虫的防治技术进行了阐述。为进一步推广,团队组织面对面宣讲活动,结合实地调研情况,为养殖户讲解该模式的优势与注意事项。农户反馈:“以前我们只知道按照传统方法养殖,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听了团队的讲解后,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科学的方法可以提高产量。这次宣讲对我们帮助太大了!”通过科普手册的宣传,团队有效传播了稻虾养殖知识,真正实现了实践成果“可视化”。

通过本次实践,团队成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农户易懂的科普手册与宣讲内容,有效地推广了科学养殖方法。团队成员实地调研并参与无人机施药等绿色防控实践,助力解决虫害难题,提升了当地农户对现代化农业模式的认知与应用能力,为推广生态养殖、促进乡村振兴贡献了专业力量。未来,成员们将认真总结泸县兆雅镇的先进经验,结合专业知识,进一步优化科普内容与服务模式,为推广生态农业、助力产业兴旺持续注入青春力量。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卢艳丽教授团队发现蓝光受体:调控玉米“催花”突破光周期限制,推动热带优良基因“温带安家”
    卢艳丽教授团队
  • 卢艳丽教授团队发现蓝光受体:调控玉米“催花”突破光周期限制,推动热带优良基因“温带安家”
    卢艳丽教授团队
  • 我校团队成功研发治疗浅表创伤及骨骼肌炎症的给药递送系统
    我校团队成功研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