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聚焦高龄农民工生计,创新调研助力乡村振兴

2025-08-25 15:34:43作者: 来源:经济学院 点击数:

  

为响应国家保障农民工权益与乡村振兴的号召,四川农业大学“伏枥老骥,何以为计”实践团队启动专项调研,聚焦高龄农民工返乡后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团队旨在通过创新研究方法,为破解这一群体的养老与生计困境提供务实方案,助力乡村发展。

创新实践:多维度探索高龄农民工出路

针对返乡农民工,调研团队精心设计问卷,在访谈过程中详细记录每一个关键信息,确保调研资料的全面性与真实性,聚焦于访谈环节,同时以照片留存重要场景,力求从不同角度剖析农民工的困境。实践团队采用创新调研方法,深入四川、湖北两省的6市18县72村,对2700余户农户开展分层抽样调查。团队成员将实地走访农民工劳务市场,用影像记录真实状况,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高龄农民工面临的现实困境。

调研内容涵盖个体、家庭、村三个层级,涉及家庭生计、土地利用、生产经营等多个方面。团队特别关注高龄农民工以返乡种粮作为退休生计的可行性,从政策支持、技术培训、金融服务等八个维度构建综合解决方案。

科学方法:确保研究成果可靠性

项目采用科学严谨的研究框架,从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三个维度系统评估高龄农民工的生计可持续性。团队成员将亲身实地深入各市的农民工劳务市场,拍摄最真实、最深刻的高龄农民工现状,提高这一群体在大众视野下的曝光度。问卷设计经过专家论证,调查内容广泛细致。团队将运用计量分析方法,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的研究将弥补当前关于高龄农民工微观层面实证研究的不足,"团队负责人表示,"希望能为这个群体提供更多养老选择,同时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探索新路径。"

预期成果: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伏枥老骥,何以为计”团队计划建立"乡村振兴千村行"数据库。团队还将与调研村镇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为期五年的追踪回访,并组织志愿者入村宣讲社会化服务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优势,建立定期沟通汇报机制。团队成员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实践,真正帮助高龄农民工实现'老有所依',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该实践项目不仅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也展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随着调研的深入开展,其成果将为解决高龄农民工生计问题提供重要参考,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文:裴一腾,图:李格格)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卢艳丽教授团队发现蓝光受体:调控玉米“催花”突破光周期限制,推动热带优良基因“温带安家”
    卢艳丽教授团队
  • 卢艳丽教授团队发现蓝光受体:调控玉米“催花”突破光周期限制,推动热带优良基因“温带安家”
    卢艳丽教授团队
  • 我校团队成功研发治疗浅表创伤及骨骼肌炎症的给药递送系统
    我校团队成功研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