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从桑梓到边疆,川农园艺学子用脚步丈量使命担当

2025-08-25 13:56:42作者:文:徐颖 图:李格格 王蕾雷 欧阳科文 来源:园艺学院 点击数:

  

扎根田间地头,助力大龄返乡农民工过上美好生活;重走革命道路,在体悟红色文化中砥砺强农初心;深入戈壁沙漠,推动祖国边疆设施农业持续发展。今年暑假,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多个实践团队奔赴四川、云南、浙江、陕西、新疆等多个地区开展深度调研,以实际行动彰显“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在实践中书写青春华章。

深入72村烟火处,聆听他们的心声

聚焦大龄返乡农民工生计可持续发展,“暖途归乡”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团分赴四川、云南、浙江3省7市18县的72个村落,深入开展走访与调研。

团队成员提前学习方言,设置双语问卷,以“专人采访+线下问卷”的方式,围绕大龄返乡农民工的收入、社保情况以及创业困境等多方面展开调研。没有了语言的代沟,确保了每一份问卷数据、每一个关键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该团队遵循“调研—分析—反馈”的流程,每天举行线上例会、每周完成阶段性报告,极大地促进了调研的高效进行。

此次实践调研中,团队成员共走访2000余名大龄返乡农民工,通过访谈,不仅了解到了他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未来,“暖途归乡”团队将继续运用专业所学,努力帮助他们改善现状,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循着红色足迹,把强农初心写进大地

“赤心耕梦青年行”社会实践团队30名成员紧扣“红色铸魂、强国兴农”主题,分赴全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

从井冈山的崎岖山路到延安的窑洞灯火,从大别山的烽火硝烟到家乡的红色遗址……每一步丈量,都充满了对革命先烈们的敬意与缅怀。通过重温誓词、翻阅史书、聆听事迹等沉浸式学习和体验,团队成员不仅领略到了先辈们的爱国情怀,更深刻感悟到了红色精神在“强农兴农”中的伟大力量。

深耕红色文化,坚定强农初心。“赤心耕梦青年行”团队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红色精神,以青春之名传承红色基因,在“强国兴农”建设中展现青春风采!

赋能边疆农业,青春力量走进戈壁

为响应国家号召,推动戈壁沙漠设施农业持续发展,“农香飘溢千村,园艺惠泽万家”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中国农业科学院南疆(和田)万亩戈壁沙漠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据了解,该基地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塔里木大学、石河子大学等提供技术支撑,实现了产、教、学、研深度融合,带动了新疆地区园艺产业的发展。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动手整理穴盘苗,近距离感知苗木的生长状况,不仅深入了解了基地设施设备的运作模式、基地建设的技术核心以及基地未来的战略布局,更深刻体会到了戈壁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该团队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与和田设施农业基地开展合作,推动祖国边疆地区不断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时代的青年实干家,既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投身社会实践。从学校到田间,从桑梓到边疆,园艺学子在实践中将青春足迹留在了祖国大地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强农兴农”建设的青春使命!(文:徐颖 图:李格格 王蕾雷 欧阳科文)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卢艳丽教授团队发现蓝光受体:调控玉米“催花”突破光周期限制,推动热带优良基因“温带安家”
    卢艳丽教授团队
  • 卢艳丽教授团队发现蓝光受体:调控玉米“催花”突破光周期限制,推动热带优良基因“温带安家”
    卢艳丽教授团队
  • 我校团队成功研发治疗浅表创伤及骨骼肌炎症的给药递送系统
    我校团队成功研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