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农业大学“强农兴国·理论宣讲”实践团,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于近日深入基层社区,开展强农兴国理论宣讲。团队成员通过生动的讲解,引导社区儿童感知川剧文化魅力,在少年心田播撒非遗保护的种子,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生动力。

活动地点位于惠民社区为老服务站,实践团以《川剧脸谱的文化密码》为专题,借助数字化展陈设备系统讲解川剧脸谱的文化内涵。课程融合传统戏曲理论与社区在地文化记忆,通过《白蛇传》《说岳全传》等经典剧目脸谱原图对照,结合社区老戏迷代表讲述的"村头老戏台"历史记忆,阐释脸谱中红忠、黑正、白奸等传统用色规律及人物性格象征意义,将抽象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可感知的乡土文化脉络。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宣讲的内容,实践团在社区活动负责人陈钰的指导下,准备了长桌,配备空白脸谱模型、丙烯颜料及勾线笔等工具,以"童趣重构"为核心设计创作环节。团队降低传统绘制的专业门槛,鼓励儿童以个性化视角重新诠释脸谱艺术:有的用翠绿色勾勒"西瓜关公"的轮廓,有的为"窦尔敦"设计渐变紫色胡须,更有儿童将川剧变脸元素融入卡通形象,创作出"变脸小精灵"等充满想象力的作品。

据活动统计,本次科普行动覆盖社区6-9岁儿童30余人次,90%的参与者能准确识别红、黑、白三种脸谱颜色对应的人物性格特征。社区活动负责人陈钰在宣讲的最后,向团队成员认真总结到,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儿童对非遗的关注与参与,为乡村文化传承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总结此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了加强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性。同时,这次宝贵的经历也让队员们更加明白了团队合作和社会实践的意义,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推动乡村振兴做出更多的贡献,助力伟大复兴!(孙明豫、郑恒硕、高靖翔、谢盈盈、潘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