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网)驻村书记全程关怀 照亮彝族女孩大学路

2025-08-20 10:33:39作者: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来源:动科学院 点击数:

  

    8月18日,凉山深处,阳光洒在雷波县千万贯乡石板滩村的路面,亮晃晃一片。彝族女孩张霞想到即将踏入的大学生活,心里久久不能平复。

    一周前,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党委办主任、石板滩村驻村第一书记韩庆龙与村支书丰母体一行,踏着夜色穿过蜿蜒山路,专程送来一份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为她准备的礼物。这份礼物背后,饱含深意。

    行李箱里的大学温度

    “张霞同学,恭喜你成为川农大的一员!”韩庆龙和丰母体为张霞送上祝福,一同带来的,还有学院辅导员为张霞精挑细选的粉色行李箱。“这个笔记本内页印着动物科学专业的课程表,实验手册里有学院重点实验室的联系方式,希望你能提前感受大学氛围。”韩庆龙指着行李箱内的物品介绍。

    韩庆龙和丰母体为张霞送上祝福。

    “大学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韩庆龙温言鼓励,并带来了详尽的《助学贷款与奖助学金指南》,现场指导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

    这份抵达彝寨的关怀并非偶然。驻村以来,韩庆龙把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深深扎根于石板滩。他发起“彝韵橙香小书屋”,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带去农业科普;高考后,他逐一联系考生,送上心理调适手册和志愿填报指导;录取尘埃落定,他的工作转向指导助学贷款申办与持续的家访关怀。“困难只是暂时的,努力学习,未来必充满希望。”他的话,如同星火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山路。

    “彝韵橙香小书屋”小课堂。

    不让村里任何一名学生错失机遇

    时间回到六月,高考放榜后,韩庆龙的办公室成了村里最忙碌的“灯塔”。“韩书记,我的分数报川农稳吗?”“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哪个更适合?”张霞和村里的考生们纷纷来找他咨询。

    白天走访农户,夜晚挑灯夜战。韩庆龙为张霞量身定制了“冲刺、稳妥、保底”三套方案,方案里不仅包含近三年录取分数线和专业课程,甚至详细到学校食堂菜价与图书馆座位数量——他试图为孩子拼凑出大学最真切的轮廓。

    “彝韵橙香小书屋”成了石板滩村孩子们最喜欢的场所。

    “韩书记说,要让孩子提前‘看见’大学生活。”张霞的父亲张世军感慨。最终,张霞选择了那份融合专业优势与故土情怀的川农大方案。今年,在韩庆龙精准护航下,村里9名考生已有6人成功被本科院校录取,没有一人因信息缺失而错失机遇。

    对这份跨越山海而来的录取通知书,张霞早有准备。她郑重地铺开早已写就的《大学四年规划书》:在学业上,她决心深耕动物遗传育种、营养饲料等核心课程;在实践方面,她渴望尽早参与科研项目;课余,她计划加入社团寻找同行伙伴……

    “我国在畜禽种质资源创新等领域空间广阔,正需年轻一代贡献智慧。”张霞的志向与川农大动物科技学院“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悄然同频共振。

    开启新的“驻村”计划

    韩庆龙的倾情付出,折射出川农大动物科技学院“全链条育人”体系的坚实温度。得知张霞情况后,学院党委书记何桦亲自研究方案:学院将提供充分物质支持,解除其后顾之忧;针对她对动物遗传学的兴趣,匹配专业导师提供“一对一”科研指导;安排专职辅导员担任生涯规划师,量身定制成长路径;更协调优秀师姐担任生活引路人,让张霞在陌生环境里触摸到“家”的温暖。

    “韩书记和我约定,他回校后继续做我的‘云导师’,我每年寒暑假回来给弟弟妹妹们分享见闻。”张霞透露。

    与此同时,韩庆龙也有了新的“驻村”计划——推动学院与雷波县共建“智慧养殖实训基地”,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触摸科研的脉搏。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卢艳丽教授团队发现蓝光受体:调控玉米“催花”突破光周期限制,推动热带优良基因“温带安家”
    卢艳丽教授团队
  • 卢艳丽教授团队发现蓝光受体:调控玉米“催花”突破光周期限制,推动热带优良基因“温带安家”
    卢艳丽教授团队
  • 我校团队成功研发治疗浅表创伤及骨骼肌炎症的给药递送系统
    我校团队成功研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