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四川农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益建童心·鱼跃羌山”实践团队在北川羌族自治县双龙村营地,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儿童创业市集”志愿服务活动。该活动旨在通过沉浸式商业实践,帮助当地困境留守儿童树立正确金钱观、培养财商思维、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筹备阶段,“益建童心·鱼跃羌山”实践团队引导参与儿童分组组建模拟创业团队,如“书虫百货公司”“百灵小铺”“手工零食坊”等。在实践队员指导下,孩子们系统学习从成本核算、原材料采购(通过营地模拟的“那山阿里巴巴”)、产品设计制作到定价策略的完整流程。为集市活动,孩子们提前两天投入“生产”,如制作艾草锤、手绘扇面、制作种子盲盒等。此外,“百灵小铺”成员在实践队员启发下策划“满15元抽代金券”“买10元送小礼品”等促销方案,灵活运用商业知识,展现初步市场意识和经营智慧。

图为“益建童心·鱼跃羌山”实践团队成员指导小朋友制作艾草锤。李政然供图

图为“益建童心·鱼跃羌山”实践团队成员协助小朋友绘制扇子。李政然供图
临近开市,营地操场焕然一新,变身为热闹非凡的儿童创意市集。在实践团队协助搭建的摊位上,小摊主们自信地陈列出艾草锤、手绘扇、植物盲盒等特色商品。开市不久,部分热门摊位便迎来抢购热潮,商品短时间内宣告售罄,摊主们不得不紧急协调补货。一位满载而归的小顾客兴奋地向志愿者展示购得的手绘扇:“看!这上面画了漂亮的花园和笑脸,我要把它送给妈妈!”家长纷纷通过扫码或现金支付支持孩子们的“创业”。实践队员也穿梭于摊位间提供支持并记录下孩子们忙碌的瞬间。“百灵小铺”的小老板们手持自制海报吆喝:“百灵小铺质量好,大家快来瞧一瞧!”,吸引顾客购买。营地设置的“3分钟宣传喇叭”、“预定登记”等环节在实践队员引导下活跃了现场氛围。短短两小时内,部分表现突出的团队实现近200元的可观营收。手工花束、定制编织篮等独具匠心的商品深受青睐,甚至被顾客提前预定。

图为小朋友的“公司”在实践团队营造的市集环境中接待顾客、完成交易。李政然 供图
随着最后一顶装饰精美的草帽被买走,充满欢声笑语的市集圆满落幕。小创业者们不仅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更在实践场域中,深刻体会到劳动的喜悦、创造的价值和团队的力量。这场童趣盎然的市集,不仅是孩子们财商学习成果的生动展示,更是一堂由川农大学子倾力打造的“沉浸式社会成长课”。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儿童财商教育的实践课堂,更是一场社会性成长的体验式教育。“我们的初衷并不是搞义卖,而是通过真实的商业情境,让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学会协作与沟通。”活动设计负责人表示,市集活动在设计上融入了财商教育、社会实践、心理成长等多重维度,帮助乡村儿童在安全支持的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对社会和经济的基本认知。
而在市集热闹的背后,也凝聚着川农学子的耐心陪伴与用心策划。作为引导者和观察者,他们在每一个细节中下功夫,在材料准备、场地布置、指导过程、引导营销等方面精细打磨,力求让孩子们真正成为主角,把“课堂”交还给他们自己。
这场由大学生倾情打造的“童趣财商课堂”,不仅是一次短暂的活动,更是一段影响深远的成长旅程。在这场融合教育与陪伴的实践中,孩子们在劳动中体验价值,在协作中收获力量,在川农学子的守护下,种下了关于梦想、责任与未来的种子。(干婷婷 来嘉旋 邹昊均 罗渝)

图为益建童心·鱼跃羌山团队。李政然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