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社区治理创新样本,汲取赋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2025年8月12日至16日,四川农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智守青山,绿创三农——赋能山区乡村可持续发展”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都江堰市幸福街道新联社区,开展了一场沉浸式调研。团队以专业视角观察社区治理脉络,用脚步丈量发展成效,旨在解码新联社区精细化治理的“幸福密码”,为服务“三农”、振兴乡村提炼可复制、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图为团队成员与社区工作人员开展交流学习
家校社共育:托起“家门口”的未来
调研过程中,团队重点关注了社区破解“带孩难”的创新实践。新联社区辖区内约有三千名青少年,并且周边教育资源丰富。基于此,社区以需求为导向,打造“共享教育”模式,整合专业师资、优质课程与社区空间,提供特色寒暑假托管服务。团队实地探访了社区课堂,亲眼见证了孩子们在专业人员的引导下专注地进行手工创作、接受课业辅导。这一场景让团队成员深受启发:“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为小朋友授课,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为社区的共享教育模式添砖加瓦。”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社区儿童
空间再造:激活全龄共享“幸福圈”
一处废弃天台的华丽蜕变,成为团队调研的生动案例。社区工作人员向团队展示了废弃天台改造前后的对比图。1450平方米的现代化运动场,成为15分钟公共空间体验网络的核心节点。室外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及多功能健身区,满足户外运动需求;约500平方米的室内空间则包含台球桌、乒乓球桌及休息区,充分契合现代家庭的多元化休闲需求。

图为社区工作人员向团队成员讲解废弃天台的创新利用
情暖桑榆:构筑老年友好“幸福家”
团队还深入调研了社区为老服务工作。社区定期举办“新联心·齐欢喜”长者生日会,开展文化娱乐、反诈宣传、健康义诊等活动,并组建了一支由微网格员、家庭医生、党员志愿者等组成的助老服务队,常态化提供入户走访、安全检查、义诊等服务。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人气火爆。团队现场了解到,这里的公益课堂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健康知识、防诈宣传、康养、插花、舞蹈、茶艺等多个领域,深受老年居民的喜爱。丰富的文体活动、义诊义剪、公益培训以及多形式的慰问活动,在社区内营造出浓厚的养老、孝老、敬老氛围。

图为社区工作人员向团队成员讲解老年活动中心建设
在深入社区的调研中,团队成员主动走访了当地居民。一位婆婆对社区工作赞不绝口:“社区各方面都做得特别好,对我们老年人特别关心,经常组织活动。”这份来自居民的由衷认可,正是社区精细化治理成效最温暖的注脚,也充分印证了“家门口的幸福”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当地居民
从社区治理到乡村赋能,实践助力社区发展
此次对新联社区的深度调研,不仅是实践团队下沉基层的“沉浸式”体验,更是一次专业知识与社区治理创新的“精准对接”。团队用脚步丈量出社区治理的清晰脉络,以专业视角解码出“幸福密码”,为“智守青山,绿创三农”的使命注入了鲜活的基层智慧与创新动能。

图为团队成员与社区工作人员合影
团队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社区智慧”,回归专业研究与实践,努力将调研所学转化为服务乡村、建设家园的青春动能,在推动“三农”发展的广阔天地中贡献川农学子的专业智慧与时代担当。(郭田靖 徐大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