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霞同学,恭喜你成为川农大的一员!这些都是咱们学院的定制文创,希望你能提前感受大学氛围。”
近日,在四川省雷波县千万贯乡石板滩村,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党委办主任、驻村第一书记韩庆龙与村干部一行,专程来到张霞家中,祝贺她收到四川农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村里有孩子考上川农大,成为我的学生。”这是韩庆龙驻村期间的一个心愿。这份心愿得以实现并非偶然。
石板滩村来了位大学老师
作为四川农业大学定点帮扶雷波县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环节,2023年8月,韩庆龙从大学校园来到石板滩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队长。对他来说,这里的一切既充满挑战,又满是希望 。
“想要做好帮扶工作,就必须去到村民家里,挨家挨户摸清家底,了解困难。”韩庆龙走遍了石板滩村的角角落落,帮扶笔记写满了几大本,他还手绘了“石板滩村民情地图”,以此来记住整个村子的地形地貌、人口分布、家庭状况等信息。

韩庆龙手绘“石板滩村民情地图”(部分)
在助力村子发展乡村振兴产业,解决民生问题的同时,韩庆龙最关注的,便是村里娃的教育。“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坚信扶智与扶志同等重要,而教育正是关键。考上好的大学,是改变乡村孩子命运的途径。”
为此,韩庆龙将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带到了石板滩村,在工作中格外留意学生娃们,“哪家哪户有孩子在上学,有没有遇到学业难题,是否面临升学,我基本都了解。”
正因如此,今年高考后,韩庆龙很快发现了新问题,“今年是四川新高考第一年,面对全新的招生政策和志愿填报规则,村里参加高考的孩子们都不太懂。”
驻村书记化身志愿填报导师
韩庆龙想到,在学校时,他就负责过招生工作,对高校的招生政策、专业设置、录取规则以及志愿填报策略有着一定的经验和理解,“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村里的孩子们提供帮助,是应该的。”
就这样,在韩庆龙的主动联系下,他化身成了村里的“志愿指导老师”,办公室成了“志愿咨询室”——白天走访农户,晚上为考生分析填报志愿,提出专业建议。

韩庆龙与石板滩村的孩子们
“在指导过程中,我发现这项工作确实很有必要。”韩庆龙谈到,他发现考生和家长对院校层次、专业内涵、未来发展以及新高考的投档规则理解有限,容易陷入信息误区,非常需要专业的引导和分析。
“例如张霞,她的成绩是今年村里最好的,但关于川农大的动物科学专业,她之前连听都没有听过,更不了解这是学校的优势学科。通过我的介绍,她才对这个专业有了认识,并最终将其作为志愿选择。”韩庆龙解释道。
“还有几个孩子,尽管分数超了本科线,但要是不做好‘冲稳保’的梯度设置,可能就只能选择学费较高的民办本科,或者直接滑到专科类院校。”韩庆龙谈到,学校的学费太高,对于很多农村孩子来说不是小问题,“这些都需要充分考虑到才行。”
就这样,每份志愿指导的背后,韩庆龙都会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高考成绩、包括家庭情况来“量身定制”,只为“不让一个孩子因信息缺失而错失机会”。
“努力学习,就是希望!”
“韩书记,我被录取了!”“韩书记,收到通知书了!”如今,一个接一个的好消息开始传到韩庆龙身边,他指导的9位学生中,已经有6名收到了本科院校的录取通知,“孩子们都会来找我报喜,我也衷心为他们感到开心。”

学生通过微信向韩庆龙报喜
对于张霞和她的同学们而言,一纸录取通知书,承载着改变命运的无限可能。而对于韩庆龙和石板滩村来说,这更是一粒粒饱含希望的种子,在教育的沃土中悄然生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帮扶干部,韩庆龙深知,孩子们走出大山的身影,正是这片土地生生不息、走向振兴的希望所在。
在驻村期间,韩庆龙还发起了“彝韵橙香小书屋”活动,培养村里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定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到村里,为孩子们上实验课;针对村里的留守儿童,还曾专门去到学校,了解他们的学业情况;对于村里刚毕业的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推荐工作岗位……

韩庆龙带领村里孩子们进行阅读活动
今年的高考录取工作已经结束,但韩庆龙也未停歇,针对“准大学生”们,他挨家挨户走访,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做好生涯规划。针对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他还会指导其申请慈善助学金和生源地助学贷款,鼓励他们要坚定信心,“只要你们努力学习,未来一定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