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川农的这群法学生如何助力中国碗装好中国粮

2025-08-08 12:01:29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当一粒种子在田间破土而出,它承载的不仅是一季的收成,更是千万农户的生计与国家的粮食安全。这个夏天,法学院的同学们带着对土地的赤诚与对法治的信仰,踏上了一场从校园走向田野、走向立法执法司法一线的实践之旅,用青春的脚步丈量着种业保护之路。

从7月7日开始,团队法源——法治“农”门阵之法润良种先后走进雅安市乡村、走访雅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雅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各区县农业农村局、司法局,开启了一场意义深刻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实践。我们带着自主创排的法治情景剧,用川渝百姓熟悉的“农”门阵方式,将生硬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田间地头的鲜活案例;我们手握访谈提纲,在玉米地边、村委会办公室里,记录下基层最真实的困惑与期盼。

image.png

实践团成员与葫芦村村民交流玉米穗虫害问题

从教室到田间:把法条种进泥土里

深入乡村,走近村民。时遇细雨,也逢酷暑,我们在一片片玉米地中倾听着最基层的反馈。桂花村的靳吉国主任表示,在侵权取证方面往往出现“农户主张种子质量问题,而销售方归咎于种植管理因素”的举证困境,同时基层缺乏专业的种子质量鉴定渠道,导致争议难以得到客观认定。葫芦村的郑万凤书记提到,村民们习惯从川农门口的种子店买种,虽有保障,却也遇到过发芽率不佳的问题,“证据还好收集,商家一般会认账。”柏香村的黄政全书记则反映道:“农户连种质权利意识都没有,买到假种子也不知道这是侵权。”三个村子情况虽各有不同,却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尽管法治宣传时刻不停,但基层对种业知识产权的认知仍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知道假种子不好,却看不出套牌与侵权;知道要去正规渠道买种,却不明白索要发票的法律意义。这场访谈也道出了小农户维权的普遍困境,揭示了这条法律救济之路从起点就布满荆棘。为切实解决这一痛点,我们现场展演了《法润蜀种·粮安万家》情景剧,用王婶买假种子吃亏的故事敲响警钟,又将收集到的“老人易受骗”“维权流程复杂”等问题一一整理,反馈给后续走访的政府部门,为执法、司法环节的优化传递了最真实的基层声音。

image.png

实践团成员为村民表演情景剧

与立法者对话:让“蒙顶山茶”不再被“贴牌”

立法是法治的源头活水。7月8日,团队走进雅安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聚焦地方立法与种业保护的结合。针对雅安特色的蒙顶山茶茶种资源,团队成员探讨了非遗传承与品种权许可的平衡问题。欧阳小聘科长提到,《雅安市蒙顶山茶文化保护条例》重点关注了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及区域品牌保护问题,但具体细节方面,他坦言“这需要上位法与地方实践的进一步融合”。他还提到,人大的监督职能主要通过听取汇报、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形式展开。这次对话让团队意识到,地方立法不仅要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精神,更要扎根本地农业特色,才能让“纸上的法律”真正行走在田野上。

执法现场直击:一场假种子案的“蝴蝶效应”

执法是法治落地的关键环节。7月8日至10日,团队先后走访了雨城区、芦山县、天全县农业农村局,揭开种业监管的真实现状。雨城区农业农村局的杜丽屏副队长提到,当地种子销售实行备案制,“经销商要记录进销货台账,我们在播种期检查频次会更高”。芦山县农技推广中心的张志林主任则分享了一个创新思路:“遇到大面积侵权,单纯灭活会让农户损失太大,用许可费补偿或许更可行。”天全县的执法人员则讲述了全国典型假种子案的教训——外来商贩通过“分成”诱导村民代售,导致百户受损,“老年人易轻信,网络监管难”成了执法痛点。三个区县的实践勾勒出基层执法的共性困境:监管力量有限,农户认知不足,而团队带去的乡村反馈,恰好为他们优化春播前联合检查、强化电商平台监管等工作提供了新视角。

司法实践:为种业创新保驾护航

司法是守护法治的最后屏障。实践期间,团队还走进雅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天全县司法局,探寻纠纷解决的“最后一道防线”。雅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的郑菲菲庭长向团队成员解释了种业侵权的特殊性。他提到,民事案件中常因“DNA相似度多少算侵权”没有明确标准,导致认定困难,很依赖专家鉴定。而天全县司法局公律股的洋林鹏股长,则分享了基层普法的“土办法”:“赶场天发传单,召集村组干部开座谈会,反复讲‘买种要发票’。”但他也表示,农村“熟人交易”习惯难改,“有些老人觉得抹不开面子要发票,出问题就说不清了”。这让证据留存成了难题。从法院的“技术认定困境”到司法局的“普法落地难”,团队看到了司法环节对专业支撑的渴求,也更坚定了“用情景剧讲法、用案例普法”的决心。


青春答卷:把论文写在丰收的大地上

调最真的研,做最深刻的实践,扎根土地,扎根人民,将农业院校法学生的青春答卷书写在祖国大地上。从立法环节的地方特色探讨,到执法环节的基层监管调研,从司法环节的技术认定难题,到普法环节的乡村认知现状,我们用脚步丈量着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全链条,期间既看到了“天府粮仓”建设中良种推广的成效,也触摸到了法治进程中基层的真实脉动。这场实践,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学以致用,更是一次青春的躬身入局。当团队成员在桂花村的玉米地边,看着老农因假种子减产而泛红的眼眶;当我们在农业农村局,听执法人员讲述追查假种子商贩的艰辛;当我们在法院,了解到法官为一个品种权案件翻阅数十份鉴定报告……我们深刻理解了“粮食安全”四个字的分量,也明白了农业院校法学生的特殊使命——不仅要懂法律,更要懂土地;不仅要会写条文,更要会讲“农话”。当法学生的笔杆遇上田间的泥土,书写出的,正是新时代青年守护“中国饭碗”的责任与担当。

种子破土需要时间,法治生根更需耐心。这场实践,既是一次法治宣传的创新尝试,更是一场对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全链条的深度调研,旨在理论与现实的碰撞中,探寻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精益之道。

我们用情景剧种下的法治种子,用访谈收集的基层声音,正在田野上悄悄发芽。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当农户们拿起种子先看“双证一码”,当维权时能熟练出示发票,当套牌种子在监管下无处遁形,那便是对这场实践最好的回馈——因为我们坚定守护的,不仅是一粒粒种子的权利,更是“中国饭碗”的根基与底气。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陈学伟教授团队揭示植物平衡耐热和抗病新机制
    陈学伟教授团队
  • 园艺学院杜晓教授团队揭示茶多酚参与肿瘤化疗的增效减毒新策略
    园艺学院杜晓教
  • 我校团队揭示高碘酸盐去污新机制  助力保护农业水环境
    我校团队揭示高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