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宾市高县文江镇,2025年7月14日——当11岁的林小满将“菜市场管理员”写进梦想职业时,他正蹲在模拟摊位前飞快计算着土豆单价。这个父母在早市摆摊的男孩或许从未想过,数学公式也能解开生活难题。此刻,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30余个稚嫩的身影与他一同加入了四川农业大学“承法启明”实践团倾力打造的“迁途童行”儿童夏令营。未来两周,这群在社区中成长的孩子,特别是林小满这样随父母迁徙、在城市流动的儿童,将在社区课堂补习学业知识,于城市街巷摸索生活窍门,在原创剧本习得法治底气——一场致力于社区儿童和流动儿童教育融入的创新探索,正在这座川南小镇悄然展开。
街巷里的生活课堂

图:儿童在夏令营课堂上奋笔疾书(屈佳颖 摄)
电子秤显示屏上小数点不断跳动,英语短句巧妙嵌入“向外国游客介绍竹海”的任务卡……实践团为孩子们设计了独特的解法:剥去课本外壳,让知识在菜价计算、口语交流中落地生根。“‘迁途童行’项目尤为关注流动儿童群体。许多孩子的转学频次远超城镇同龄人,”夏令营负责人罗彬珉翻阅问卷,语气笃定,“我们将课堂搬到生活现场,正是为了让教育追上他们的脚步,让不同起点的孩子都能跟上成长的节拍。”
剧本中的法条活化

图:“方言普法‘三句半’”法治小课堂(赵俊杰 摄)
“我充的钱你必须退!”五年级的王小宇拍击《未成年人保护法》卡片,面对扮演客服的同伴寸步不让。他身后,是万千在真实世界遭遇相似困境的未成年网民。实践团将未成年人网络纠纷浓缩进原创的“维权剧本杀”卡牌。孩子们在游戏中演练充值退款、识破打赏陷阱,纸面上的法条正锤炼为实用的生活技能。
从小镇出发的梦想接力
孩子们绘制的“梦想职业”地图被志愿者悉心收存,林小满笔下的“菜市场管理员”梦想格外醒目。三周后,这些标记着“海南沙滩”“北大未名湖”“雅安熊猫基地”的稚嫩笔迹,将成为线上21天陪伴的指南:英语专业学生将带孩子们探秘“世运会”语言翻译的幕后,法学志愿者播放庭审公开网的审判现场,社工学子引领“云游中国”,看稻田抽穗、览锦绣河山。“我们期待在夏令营之后,通过镜头带孩子们‘云游中国’,触碰他们向往的远方,”志愿者轻抚地图上那个朴素的菜市场标识,“孩子们可以发现——脚下的街巷,正生长出通往未来的密码。”
据悉,“承法启明”实践团创作的《课业辅导指南》、“方言普法‘三句半’”等工具包,将于秋季在同类社区推广。此刻,社区实践站内,计算菜价的沙沙声、法治剧本的辩论声,正交织成一曲社区儿童成长的交响。(李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