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9日下午,崇州市隆兴镇艳阳高照,成都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十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基地,已是一片金黄麦浪。麦田里,收割机正来回穿梭;麦田边,讨论声热火朝天。这里正在进行的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教授们同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崇州市农业农村局的专家们开展的2025年早熟小麦新品种“蜀麦1963”的田间测产工作。

基地内,一片金黄麦浪。周颖昳 摄
“测产田块总面积5.9亩,平均亩产584.3公斤!”经过收割、测面、称重、去杂、水分测定等一系列测产流程,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专家组组长蒲宗君宣布测产验收结果。
长江上游优质粮油中试熟化基地负责人杨福明正指挥着收割机,将丰收的麦粒装入运输车中。“今年我种植了1000余亩‘蜀麦1963’,比普通小麦提前成熟7—10天左右,这也就意味着给下一步水稻季的播种或移栽预留了更多时间,有效缓解了水稻抢用水、抢人工等问题,避开成都平原的‘双抢’高峰,工时安排也更合理。”

收割机正进行田间作业。崇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相较于去年的测产结果,今年平均亩产提升了57公斤。”今年“蜀麦1963”的“考试成绩”,同样令四川农业大学小麦所副所长江千涛非常满意。“该品种在抽穗期和一般小麦差不多,但进入灌浆期时,灌浆速率可提高10%-20%,灌浆时间可缩短7天以上,因此早熟性状突出。江千涛进一步介绍,“蜀麦1963”快速灌浆特性来源于野生物种,通过导入野生物种籽粒快速灌浆和紧凑型株叶型性状,历经12年的选育,才实现了“蜀麦1963”早熟和高产协同改良的特性。

专家组成员正在测量小麦含水量。崇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对于四川粮油生产来说,为什么早熟小麦品种的培育意义重大?“早收割就可以早插秧。”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马均解释,四川的粮油生产模式以稻麦轮作或稻油轮作为主,小麦、油菜一般是5月中旬收获。如果小麦提前收获,水稻就可以选择生育期长一点的中晚熟高产品种,可以扩大水稻直播、移栽等机械化生产面积,有助于提高周年粮食产量。
除了关心现场实收实测产量数据,四川农业大学小麦栽培专家樊高琼也看重配套栽培技术如何保证早熟小麦更好地发挥品种潜能。“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实施精准栽培管理技术,因地制宜选用免耕抗湿播种、稻茬小麦免耕带旋播种、无人机抗湿播种等新技术,达到精量播种的效果,促进作物健康成长。此外,大力推广小麦全程机械化、平衡施肥、病虫草简化高效防控等新技术,从而协同开展小麦绿色提质增效工作。”
据悉,作为四川成熟期最早的品种之一,“蜀麦1963”已经大范围推广。今年预计在全省推广种植50万亩左右,以成都平原为主,并辐射到川东、川南、川北丘陵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