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局决定全局,起势决定走势!”2月24日,2025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深入总结经验、分析形势。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在攻坚破难中紧抓关键,准确把握教育强省建设的实践路径,以高校之强引领教育之强,以市(州)之为夯实教育之基,扎实推动教育强省建设高起点布局、高质量推进。
“全省教育大会吹响了教育强省建设的‘冲锋号’,全省教育工作会亮出了2024年全省教育工作的‘成绩单’,明确了今年教育工作的“任务书”,为我们推进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立德树人提供了重要遵循。”大会的召开引发全省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深入学习传达、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锚定教育强省目标,摆开架势、击鼓奋进,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力量。
扬起高等教育龙头
更加主动服务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国家和区域的教育竞争,集中体现在高等教育,教育强省关键是高等教育要强。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闫学东表示,学校将聚焦教育强国建设、科技强国建设和人才强国建设,以积极探索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之路、前瞻布局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机制化引导鼓励学生留川兴业等为抓手,助力四川建设教育高质量发展高地;以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任务、牵头建设大科学装置、纵深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为依托,助力四川打造西部科技创新高地;以实施人才强校核心战略,发起四川省工程师学会等为载体,助力四川培育高水平“人才川军”。
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永强说,学校将深化“新财经”,全力促改革,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聚焦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财经科技创新、服务金融强国和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领域深度发力,以优异成绩开启西财新百年新征程,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作出西财贡献。
四川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刘登才表示,2025年,学校将围绕冲刺“十四五”、谋划“十五五”主题主线,以实现“双一流”高质量建设为主攻方向,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为重要抓手,以立德树人、强农兴农为中心任务,着力实现‘四高、三强、一提升’发展目标,即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高水平人才队伍体系、高效能内部治理体系,促进办学核心竞争力更强、科技引领支撑力更强、社会服务贡献力更强,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能力明显提升。
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建春说,学校将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促进学校事业全面一流。谋划布局一流学科培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等重大发展举措。充分发挥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领域的学科专业及人才科研优势,深化校地企务实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持续攻关四川盆地天然气开发等“卡脖子”难题,为四川能源事业发展、优化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西南石大智慧和力量。
成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清友表示,学校将锚定“双一流”建设使命,加快建设优势特色更加显著的高水平大学。一是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领航定向。二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三是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四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治蜀兴川注入创新驱动力。
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余曙光说,学校将深学笃行,把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并聚焦以下三方面:一是聚焦构建“大思政+中医药”育人体系,二是着力打造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高地,三是聚焦强化“数字化+中医药”创新驱动,探索中医药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前沿领域协同创新,加速推进中医智能创新产业园和天府中医药创新港项目建设。
成都文理学院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高华锦说,学校将扎实推进“一融双高”和“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建设,坚持打造以“党建引领”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完善“两型三化”,即办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深化学科专业布局地方产业化、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多样化、实践能力培养全程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谢亮冯表示,全省高等教育战线将深入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以服务支撑国家战略需求和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牵引,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推动高校分类评价改革,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建立完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以实施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2.0为抓手,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建强课程、教材、实践创新和教师教学能力等人才培养核心要素,培育一批标志性教育教学成果;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支持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专业特色学院和行业特色学院,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产业急需紧缺人才,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高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