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青春潮涌润沃土 创新实践绘振兴——四川农业大学学子以青春智慧赋能乡村发展

2025-02-25 10:21:32作者:张恺航/文 郫泉灌脉探索团队 筑梦振兴先锋队 数智红村团队/图 来源:建城学院 点击数:

  

2025年寒假期间,四川农业大学众多社会实践团队分赴全国各地,聚焦红色文化传承、生态治理与产业升级、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等主题,以专业所长与创新实践为笔,在广袤乡村书写青春答卷。从数字化赋能红色记忆到生态治理激活产业动能,从历史活化到智慧规划,青年学子们以多元路径探索乡村振兴的“川农方案”。

生态治理与产业融合并举:郫泉灌脉探索团队修复乡村“水动脉”

在成都市郫都区泉水村,郫泉灌脉探索团队聚焦斗渠生态治理与农业产业升级,破解水污染难题。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团队基于低影响开发(LID)理念,为生产、生活、交通三类空间定制差异化治理方案:在生产空间布局生态植草沟、渗透塘,拦截污染物;在生活空间建设雨水花园处理污水;在交通空间设置植被缓冲带减少径流污染。同时,团队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优化企业用水效率,推动“治理-利用-监管”闭环形成。通过生态修复与产业提质双轨并行,泉水村逐步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提供“绿色样板”。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村民进行访谈(郫泉灌脉探索团队供图)

红色基因赋能文旅振兴:筑梦振兴先锋队深挖牛角沟村“红绿融合”经验

在遂宁市蓬溪县牛角沟村,筑梦振兴先锋队以“传承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探寻红色资源与乡村发展的融合路径。团队深入旷继勋起义纪念馆等红色场馆,拍摄微课堂视频记录革命历史,并通过问卷调研收集游客、居民意见。针对游客提出的“沉浸式体验需求”,团队建议增设模拟战斗场景、红色手工坊等互动项目;针对环境压力,提出“生态+旅游”平衡方案。此外,团队关注农业现代化与电商发展成果,见证红色旅游带动村民增收的同时,也为村庄垃圾处理、交通优化建言献策,助力牛角沟村实现“红绿交融”的可持续发展。

图为建筑与团队成员正在采访当地居民(筑梦振兴先锋队供图)

数字技术激活红色记忆:数智红村团队打造文化传承“云路径”

同赴牛角沟村的数智红村团队,则聚焦红色文化的数字化创新。团队通过全景采集技术,拍摄208张场馆高清影像,计划开发VR全景地图与数字化体验平台,让用户“云游”红色场馆。同时,开展问卷调查分析红色文化认知现状,为优化教育产品提供数据支撑。采集历史照片与口述资料,推动红色资源可视化传播。团队以“传统+科技”模式突破时空限制,为革命精神赋予新时代表达,助力红色基因在年轻群体中焕发新生。

图为团队在烈士事迹陈列馆学习(数智红村团队供图)

多元探索共筑振兴之路:青春实践书写时代答卷

川农建城学院一众团队的实践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扎根乡土、多元创新的担当。郫泉灌脉探索者队用生态治理撬动产业升级,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筑梦振兴先锋队借红绿融合绘就发展蓝图,让革命精神焕发时代光彩;数智红村团队以科技激活红色记忆,让历史可触可感。青年学子们以专业智慧与实干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高校力量”。正如实践队员所言:“我们不仅是观察者,更要做建设者。”在红色精神指引下,这场川农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正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学校召开党委中心组(扩大)暨中层领导干部会
    学校召开党委中
  • 学校召开2024年度校级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4年
  • 学校2024年度党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召开
    学校2024年度党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