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成都博物馆的参观实践中,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学院“史海寻真,博古鉴今”实践团队不仅深入领略了四川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感悟到传承的力量,进一步厚植了环境责任情怀。
博物馆内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展品,生动展现了四川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的场景。从传统蜀绣工艺中使用的天然染料,到民间建筑就地取材的智慧,无一不体现出古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巧妙利用。这些展品让同学们深刻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对生态环境友好理念的代代相传。这种历史传承下来的生态智慧,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同学们在参观过程中还特别关注到博物馆对文物保护所采取的一系列环境控制措施。从温度、湿度的精准调控,到空气质量的监测与净化,每一个环节都与环境专业知识紧密相关。这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环境科学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优质的环境条件是确保文物得以长久保存的基础,而环境专业学生肩负着守护这一基础的重要使命。
环境工程专业的同学感慨道:“看到博物馆为了保护文物,在环境控制方面如此用心,我深感自己作为环境专业学生的责任重大。我们不仅要守护好当下的自然环境,更要为历史文化遗产的留存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古代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如此宝贵的文化财富,我们有责任将这份珍贵的遗产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也能领略到历史文化的魅力。”
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中的环境智慧,同学们自发组织了讨论活动。他们结合参观所见所闻,深入探讨如何将古代的生态理念融入现代环境教育中。大家一致认为,可以通过编写科普读物、开展校园讲座、制作线上课程等多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历史文化与环境的紧密联系,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此次参观实践,让同学们在感悟历史传承的同时,更加坚定了为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将个人的专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