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引导广大青少年认识到“非粮化”治理与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2025年1月13日起,川农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团队渝粮守望者深入重庆忠县和大足区农村,针对人口老龄化与非粮化问题展开为期15天的调研,为乡村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在重庆忠县和大足区的农村,渝粮守望者团队成员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调研方法,全面了解情况。团队成员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愈发认识到农村老龄化问题的严峻性对耕地非粮化的直接影响。渝粮守望者团队在大足区胜利村实地调研时,访谈对象李大爷(化名)无奈地说:“孩子们都去城里打工了,村里剩下的大多是像我们这样的老人。”据后续统计,包括胜利村在内的10个村庄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30%,其老龄化程度远超城市。
农村人口老龄化直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进而催生非粮化现象。在重庆忠县黄金镇凉泉村中,团队成员周凤鑫看到,曾经的连片粮田如今部分已变成了蔬菜大棚。团队成员访谈村民时,刘奶奶(化名)表示:“种粮食太辛苦,我们年纪大了干不动,把土地租出去种蔬菜收益高些。”除了蔬菜大棚,部分耕地还被改造成了小龙虾养殖基地、鱼塘等。数据显示,受老龄化影响,当地约20%的耕地出现非粮化现象。
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人口老龄化与非粮化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老龄化使得农村劳动力匮乏,农民倾向于选择种植管理相对轻松、经济效益较高的非粮作物,从而推动非粮化进程。而另一方面,非粮化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看,会影响粮食安全,削弱农村以粮食种植为主的传统产业基础,导致农村经济结构失衡,进一步促使年轻人外流,加剧人口老龄化。
参与调研的团队成员李春燕和周凤鑫表示:“这次实践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这不仅是老龄化或非粮化的单一问题,而是两者相互交织的复杂困境。”
此次调研为川农管理学院学子提供了深入了解农村的契机。后续,渝粮守望者团队将结合专业知识,对调研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形成详细报告,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如推动农业机械化以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完善粮食种植补贴政策以抑制非粮化趋势等,为重庆农村地区应对人口老龄化与非粮化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