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是说啊!小王,这水污染问题是越来越严重喽……我就是在想我们该咋个办嘛。”……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聚焦农药化肥施用、生活养殖污水排放等一系列法律问题,四川农业大学实践团:法源“只此青绿”——农村水资源保护返家乡实践法律服务团成员历时近半个月自主编导排演了两部法治情景短剧,并于1月13日在雅安市雨城区葫芦村进行集中实践时进行首次展演。
法绘“青绿”,剧绽华光
实践团以“农村水资源保护”“法治”“日常生活”为关键词,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贴近乡村日常生产生活编写了“法护粮仓,水润农乡”和“共护碧水·法律小课堂”两部生动鲜活的法治情景剧。情景剧中的人物设定鲜活而富有层次:就“法护粮仓,水润农乡”而言,心系 “天府粮仓”、经验丰富的种粮大户李大伯,满怀环保热忱、法律知识丰富的大学生小王,以及认真负责的村长等碰撞出法律智慧的火花;接地气的方言巧妙地将相关法律法规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话语,在田间地头和村委办公室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用生动的表演奏响了农村水资源保护与法治建设的和谐乐章。
自筹备之初,实践团成员便满怀热忱,全身心投入其中。“这儿可以多一点儿担忧的眼神……进行自然的互动”“学校门口桥下的河道很合适,有个教室就特别适合开村民大会”“明天可能会下雨……清理河道的道具还没有”……从深入乡村田野收集素材到反复打磨剧本细节,从精心挑选拍摄场地到克服重重困难进行拍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团队的心血与智慧。它不仅是传播农村水资源保护法律知识的有力工具,能够提升大众对乡村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还充分展现了实践团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剧入乡村,法润民心
1月13日,葫芦村的文化广场热闹非凡。村民们围坐成排,实践团成员精心筹备的法治情景剧即将在此上演。演员们用生动的表演、接地气的台词,将严肃的法律知识融入到充满生活气息的情节里,让村民在欢笑与思考中深刻理解水资源保护的法律红线与重要意义。当演到村民因违法排污面临处罚而懊悔不已时,台下的观众纷纷陷入沉思。这不仅增强了村民们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更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法治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这两部微电影仍在紧张制作阶段,团队成员对其寄予厚望。未来,实践团将以这两部微电影为新的起点,持续深耕乡村法律服务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宣传形式,深入挖掘更多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的法律议题,为助推乡村建设筑牢法治根基添砖加瓦、贡献力量,在助力乡村发展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