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4日,四川农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探骊就业潮,策骏‘职’路迢”实践团队赴成都市龙泉驿区国贸人居39亩项目施工现场实习,团队成员深入施工现场从项目施工流程、楼层管道铺设、结构材料安装等多个角度认识了一线作业体系。
匠心铸就工程,安全护佑全程
国贸人居39亩项目安全主任讲解了有关工地现场施工安全的规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以及《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团队负责人党正雨回忆道:“在施工现场的实践经历,让我对‘安全无小事’有了切身体会。踏入工地前,安全员反复强调的‘三宝四口五临边’原以为只是课本上的抽象概念,直到亲眼目睹工人因未系安全带被严厉处罚、高空坠物被防护网拦截,才真正理解每一条规范背后都是生命的重量。安全帽上的一道划痕、警示标识的精准摆放、设备检修的严格流程,这些细节让我意识到:安全不仅是制度,更是融入日常的敬畏与责任。
匠心筑造基础,蓝图绘就伟业
安全主任组织团队成员深入工地作业区,系统讲解房屋建筑顶部的女儿墙,内部的墙体细部结构、楼梯构造以及隐藏在建筑物底部“不可直视”的地基、基础等结构。成员们感慨道:“课本中抽象的‘结构力学’原理,在女儿墙防雷接地、筏板基础钢筋绑扎中变得触手可及。这次学习让我意识到,一栋建筑的稳固不仅依赖可见的墙体,更离不开深埋地下的持力层与桩基协同作用,这为我的土木工程专业学习打开了实践认知的窗口。”
安全主任结合现场地基开挖剖面图,讲解深基坑支护结构与降水井布设原理。团队成员梁杨分享道:“亲眼目睹旋喷桩止水帷幕的施工过程,才明白‘地下工程无小事’的真正含义。这些隐藏在建筑底部的技术细节,恰恰是保障工程安全的核心,也让我对岩土工程方向产生了更浓厚的职业兴趣。”
安全主任带领同学们观摩梁柱节点钢筋绑扎全过程,详细讲解加密区箍筋间距、纵筋搭接长度及锚固端弯折角度的规范要求。团队成员邵天奕在实操演示后感叹道:“看似凌乱的钢筋丛林,实则每一根都需按图纸精准定位——主筋排布避让管线、箍筋弯钩朝向统一,这些细节不仅影响结构承载力,更考验施工者的专业素养。只有扎实掌握规范标准,才能在‘保质量’与‘提效率’间找到平衡,这正是建筑行业对技术人才的硬性要求。”
匠心磨炼赤心,责任立命平安
项目总工程师结合其工作经历中的高原铁路建设项目,向团队成员阐释土木人的职业责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土木工程承载的不仅是钢筋水泥的重量,更是万千群众的生命安全与社会发展的百年根基。我曾带队在冻土区反复验证路基稳定性,为数据精确性连续72小时监测地温变化;桥梁桩基施工时,因岩层突变连夜调整方案,避免了一场潜在的重大事故。这份职业教会我——工程师笔下的每一个参数,都是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社会的承诺。”团队成员郭鑫涛在交流后反思:“过去我只关注结构计算的数学美感,却忽略了土木工程背后沉甸甸的责任。一条隧道贯通可能改变偏远山区的命运,一座大坝的防洪设计关乎下游百万人的安危。我决心未来深耕岩土工程方向,用地质雷达与数值模拟技术预判工程风险,让‘逢山开路’的魄力与‘如履薄冰’的谨慎并存,真正扛起土木人的时代使命!”
本次成都市龙泉驿区国贸人居39亩项目的施工现场实习实践圆满完成。团队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实践学习,拓宽了成员的专业视野,直面学业与职业衔接的难点,提升了团队成员对行业发展的深刻认知。同时,通过专业人员的详细讲解与实际操作演示,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工程地质勘探,房屋排水,抗震等的一线作业流程,进一步夯实了专业技能,激发了大家对勘探,给排水,地质等领域的浓厚兴趣与职业热情。此次实践不仅为团队成员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学业与就业的有效衔接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