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第二课堂是在第一课堂之外组织的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的学习实践活动,是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为探寻川内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现状和发现“第二课堂”发展存在的困境与问题,近日,四川农业大学红育先锋实践团积极开展实地调研、文献分析、访谈和问卷调查并尝试从多维度提出优化路径,希望为高校第二课堂发展建言献策,助力培育“时代新人”
一、寻根溯源:育人基石——“第二课堂”制度与机制调研
实践伊始,红育先锋实践团通过腾讯会议线上连线成功开展了“第二课堂”制度与机制研讨会。本次研讨会聚文献综述小组则对“第二课堂”的概念、特征、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为项目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据悉,四川省“第二课堂”制度自2016年起逐步发展,从早期探索到系统化实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模式。2018年,四川农业大学率先实施并上线“i川农”APP,实现活动课程化、记录规范化和成绩可视化。此后,各川内高校不断完善制度,优化评价机制,推动第二课堂与“五育并举”深度融合,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重要平台。
二、扎根实践:育人成效——“第二课堂”学生发展需求分析
实践开展中,从“第二课堂”制度下各高校育人发展现状的初步分析,红育先锋实践团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了“第二课堂”机制调研中项目设计、组织管理、平台运行、激励机制等关键环节的深入挖掘以及“第二课堂”学生发展需求与高校设置机制适配性的剖析,开展本次社会实践的主体内容。
通过实践调查结果分析,川内98.15%的学生所在学校有第二课堂制度,且大部分学生对“立德树人”理念和学校二课政策有一定了解。学生参与二课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其中39.62%的学生参加过31个及以上活动。大部分学生认为二课活动开展合理且类型多样,对自身有帮助。在对教育或培养人才相关概念的重要性评分中,诚信正直、批判思维、学习能力等得分较高。学生认为人格培养、民族认同与爱国情感等因素对二课活动的成功开展至关重要。此外,学生对二课活动的预期和各板块活动数量分布的合理性评价较为中肯,但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如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等。
三、未来展望
未来,红育先锋实践团将继续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创新的研究精神,紧跟时代潮流,挺膺青年担当,依托大数据分析与新媒体宣传的优势,深入挖掘“第二课堂”的育人潜力,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