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local/5/D2/17/FB75EC6935687B6993B147C01AB_85439CBE_4A94.png)
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关键篇章。近日,四川农业大学“环宜绿梦,农化并行”团队奔赴宜宾市的屏山县柑坳村、筠连县百花村和高县山河村,展开了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为宜宾农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团队抵达村庄后,迅速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问卷内容涵盖了种植面积、农作物品种、化肥使用频率与用量、农药选择偏好等多个方面。在走访过程中,队员们与村民们亲切交流,认真倾听他们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许多村民反映,虽然一直在使用化肥,但产量提升并不明显,而且土壤质量似乎有所下降。这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团队精心组织了一系列专业且生动的宣讲活动。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讲解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他们指出,目前我国化肥使用量巨大,部分地区过量施用的情况较为严重,这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如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等。
为了帮助村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团队详细介绍了多种实用的化肥减量增效方法。在施肥技术方面,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备受关注。队员们解释道,通过对土壤进行检测,分析其中的养分含量,然后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施肥方案,能够实现精准施肥,避免肥料的浪费和过度施用。例如,在一些已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的地区,农作物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化肥使用量明显减少。
有机替代技术也是宣讲的重点内容之一。队员们鼓励村民们增加农家肥、绿肥等有机肥料的使用。有机肥料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还能为农作物提供更全面的养分。一位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村民在听完讲解后表示:“以前觉得化肥用得越多,庄稼长得越好,没想到还有这么多讲究。以后要多试试这些新方法。”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团队倡导绿色防控理念,介绍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利用害虫的天敌、昆虫性诱剂等手段来控制害虫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这不仅能够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风险,还能保护生态环境中的有益生物。
整个活动过程中,村民们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积极性。他们认真聆听宣讲内容,积极提问,与团队成员进行互动交流。许多村民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技术,对未来的农业生产充满了信心。
此次四川农业大学“环宜绿梦,农化并行”团队在宜宾的实践活动,是科技助力农业发展的生动实践。通过问卷调查和宣讲指导,将先进的农业理念和技术带到了乡村,为宜宾农业的绿色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科技的赋能下,宜宾的乡村将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