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local/3/03/FD/2401C51570B8738D46DD3C5E360_88C1A7D3_A45F.png)
1月15日,四川农业大学重检川宁团队前往绵阳市游仙区二水厂开展实地考察。此次考察旨在深入了解现代水处理技术及生产流程,学习先进工艺,探讨优化方向。二水厂每日供水量高达4.6万立方米,规模庞大且技术先进。考察中,团队成员在水厂技术人员的讲解下,参观了关键制水环节,认真交流生产细节,展现了求知的热情与良好的团队精神。
![](/__local/B/AE/81/53EEF4711032C8652F00B727005_1D6FE054_27EF0.png?e=.png)
图为团队成员于水厂大门留影 张馨月 供图
1月15日清晨,四川农业大学重检川宁团队从成都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顺利抵达位于绵阳市游仙区的二水厂。二水厂作为当地主要的饮用水供应基地,担负着保障居民用水安全的重要职责,凭借其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吸引了重检川宁团队的关注。
深入了解现代水处理工艺
在水厂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队首先来到厂区的技术展厅。通过视频展示和模型讲解,团队成员系统地了解了二水厂的整体布局及其核心制水工艺。随后,在技术人员的引导下,大家进入生产车间,实地参观了沉淀池、过滤池和消毒设备。
![](/__local/6/26/C9/55F6E1FF2486273A1C78FEF1CDD_29B0B212_3313C.png?e=.png)
图为水厂沉淀池 张馨月 供图
![](/__local/F/D7/D6/33C2B736A64359EC11F3297A0DD_AC2CA3E8_2AE2D.png?e=.png)
图为水厂过滤池 张馨月 供图
“我们这里采用的是膜过滤技术,能有效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和杂质。”水厂的技术骨干介绍道。他详细讲解了膜处理的工作原理及其相较于传统过滤技术的优势。团队成员认真聆听,并不断提出问题,例如如何控制水质指标、设备运行的能耗以及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应急措施。技术骨干一一解答,耐心分享了水厂的生产细节与技术优化点。
走进精密的理化分析室,感受水质保障的科学力量
团队成员还参观了二水厂的理化分析室,这里被称为厂区的“水质守护中心”。在明亮整洁
实验室内,各类高精尖检测设备依次排列,包括离子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运行发出的轻微嗡鸣声透露着它们的高效运作。技术人员正在通过这些设备对水样进行细致的理化分析,以确保每一滴流向千家万户的水都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我们每天需要对多个环节的水样进行几十项指标的检测,包括浊度、PH值、余氯含量等。”理化分析室负责人李工介绍道。他一边操作仪器,一边向团队成员演示如何读取水样检测数据。团队成员对检测流程表现出浓厚兴趣,认真记录分析细节,并提出了许多问题,比如检测结果的误差控制、仪器的维护保养以及突发水质异常时的应对措施。
“科学检测是保障供水安全的基石,”实验室工作人员补充道,“实验室的检测结果直接关系到整个水厂的运行决策,比如是否需要调整加药量或者优化过滤流程。”团队成员对这些细节赞叹不已,并表示,通过理化分析室的参观,深刻体会到了科学技术在供水安全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__local/A/28/8A/5ECA28EFAE56C13AC20749CB9EF_48035D39_2416A.png?e=.png)
图为水厂理化分析室 张馨月 供图
探讨优化方向,积累实践经验
考察过程中,团队特别关注水厂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做法。“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水处理企业如何做到高效节能?”一名团队成员提问。水厂的技术骨干回答道:“我们采用了新型的节能泵,并在水处理过程中回收余热用于厂区供暖,这些措施每年能减少10%的能源消耗。”
此外,团队还深入了解了水厂在应对突发水质污染事件中的处理机制。水厂配备了完善的应急设备和预警系统,一旦检测到异常数据,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相关部门可在最短时间内启动应急方案。这种高效的管理模式给团队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此次考察,不仅让重检川宁团队对现代水处理技术和运营管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还激发了他们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这次实践让我意识到,科技创新对提高水处理效率、保障饮水安全的重要性。未来,我们将把学到的知识融入自己的研究中,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一名队员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