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 )一场大豆产量保卫战,科技助力四川大豆逆势丰收

2024-11-28 11:37:50作者: 来源:农学院 点击数:

  

11月13日,从山东临沂到眉山仁寿农水河畔棚村的联合收割机,开进了种植大户辜宏刚的百亩套作大豆田。三行整齐的“贡秋豆5号”经收割脱粒,实现每亩近200公斤的产量。“产量比去年高!”辜宏刚又惊又喜。

仁寿县套作大豆收获现场。

同样的气候条件下,几家欢喜几家愁。同村的种植户王淑霞套作了5亩大豆,夏天极端晴热下,花期花朵脱落,因而缺少荚果。由于不懂补救技术,产量没上来,她不打算收豆子了:“不用请人、租农机,损失还低些。”

据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四川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达495万亩。眼下全省平坝、丘陵、山地套作大豆陆续迎来收割。气候条件不利生产,全年大豆产量预计仍与往年持平,背后是全省农业系统的积极补救。

大豆生育期延长至少半月

“大豆植株中下部有点空,顶部结荚多,但有很多豆子还是青色。”11月14日,在遂宁市大豆核心产区安居区石洞镇双祠堂村,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雍太文直接在地里将大豆受到极端晴热伤害的“证据”一一指给记者看。

测产专家查看大豆成熟情况。

从全省大豆生长情况来看,机播齐苗壮苗技术的推广带来较高的出苗率和健壮的植株,给今年大豆生产开了个好头,但入夏后雨水较多,使得植株旺长,埋下一定倒伏隐患;8月下旬至9月中旬极端晴热袭来,恰逢花期的夏大豆,花朵脱落无法形成豆荚——这就是造成大豆植株中下部较空的直接原因。

种植大户奉欢补充道,即使形成了豆荚,受后期低温寡照影响,豆荚内原本可以达到3粒的大豆粒数,很多都只能达到2粒,有些豆荚甚至只结出1粒,造成了产量损失。

好在9月中下旬,川内各地气温降至25-30摄氏度,利于大豆二次开花,大豆实际花期就这样推迟了半个月。之所以目前仍有部分大豆处于青豆状态,是因为新长出来的豆荚集中在植株顶部,比前一批次晚半个月。这弥补了一部分前期损失的产量。

大豆植株顶部豆荚仍呈青色,能看出上下部分开花时间不同。

化学技术调控弥补产量

“我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大力推广已进入第三年。作为种植任务总量领跑全国的省份,面对极端天气等不利影响,四川通过化学调控技术是科学减损的一重要措施。”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王小春告诉记者。

王小春介绍,在今年大豆9月的二次开花环节,有的产区大豆自然实现二次开花,部分地区通过为大豆喷施促花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同样引导大豆实现二次开花。此外,一喷多促技术、减损增效技术(微喷抗旱、绿色防控、高质低损收获)的使用,也为从旱情之下“找回”产量奠定技术基础。

“为了应对极端天气、助农实施补救,今年夏秋季节,四川省农业系统各级植保部门、技术推广站、科研高校等出动专家与相关技术人员300名以上,对各地大豆生产实行弥补性管护操作。”农业农村厅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旱粮科相关负责人回忆,为了确保今年完成豆玉套作生产任务,夏季最热阶段,四川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专家多次来到田间地头,成为保障大豆产量技术推广一线的生力军。

大豆专用联合收获机抢回产量

为了提升净作、套作大豆亩产,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四川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次引进大豆专用联合收割机,代替之前常用的本土稻麦收割机。

记者了解到,种植大户辜宏刚田间这台联合收割机,便是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发设计、山东临沂农机生产厂家生产的。该联合收割机于11月13日当天,开启其在川的“首秀”。由于该收割机采用贴地收割、柔性脱粒,比起稻麦收割机,更能全植株收割豆荚,实现温柔脱粒,还在卸粮环节实现大豆籽粒低破碎、低损失目标。

“一般来说,使用与大豆植株高度、形状不甚匹配的稻麦收割机进行收获,机收损失率在10%至25%不等。”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农机化发展与智能信息研究中心主任金诚谦告诉记者,这台农机能让大豆收割机收损失率降至3%至5%。

减损也是增产。金诚谦举例,假设川内高产田每亩产出200公斤大豆,使用该款农机收割大豆,机收损失率将从约25%下降至5%左右,每亩增加40公斤大豆——仅辜宏刚的10亩实测田块,就是比去年新增400公斤大豆,增加的产量“相当可观”。

产量突破口仍在技术落实

11月13日至14日,在仁寿县棚村村和遂宁市安居区双祠堂村高产示范点位,农业农村厅组织相关专家开展了春玉米夏大豆带状套作大豆测产验收,两地均突破高产纪录。

遂宁市船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大豆新品种繁育试验示范基地内,近期也开展了船山区“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大豆高产规模经营主体测产现场会,“南夏豆38”“贡秋豆5号”亩产也高于去年全国大豆高产竞赛四川最高纪录。

遂宁市安居区套作大豆收获现场。

省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刘基敏告诉记者,近期,各地“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净作与套作大豆高产示范片陆续启动测产验收,测产一线多地产量超过往年水平。

“能不能实现稳产高产,还是取决于管护技术落实到位不到位。”对于川内各地依然存在的,像王淑霞这样的散户,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家指导组组长、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认为,如果小规模种植户也能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开展种植,将对全省大豆产量进一步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举行
    党委理论学习中
  • 校级领导班子2023年度考核获评优秀
    校级领导班子20
  • 我校师生热议全省教育大会
    我校师生热议全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