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
张喆 (图片由四川农业大学提供)
根扎西南、心系粮仓。近年来,四川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川农大”)紧扣农业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等战略部署,以及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等部署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作为立校之本,以新农科人才培养为引领,谋划实施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全力推动专业建设综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实现本科教育教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书写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一流农业大学建设新篇章。
培根铸魂,把好育人“方向盘”
“希望同学们勇担兴农强国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每年开学季,四川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庄天慧都会为新生讲授“大学第一课”。党委书记讲“大学第一课”是川农大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川农大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学校牢固树立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与时俱进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有“三农”情怀、有健全人格、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学校大力弘扬“川农大精神”,贯穿服务乡村振兴、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等战略部署,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这一主线,实施十大“育人工程”,构建起具有川农大特色的“1+1+N”三全育人体系,入选四川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全体校领导站上讲台,为本科生讲授“大国三农”特色思政课;编写10余部校史文化系列书籍,以学校英烈校友、扶贫先进人物等事迹为题材创作文艺作品等,为学子留下深刻印象。学校还发挥崇州现代农业基地育人作用,建立特色耕读教育基地,在实践中增强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校突显“厚德兴农”底色,激发思政课堂活力。推出思政工作“27条”、思政课“30条”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29条”,实施“思政课程质量工程”,完善“大思政课”机制,建成乡村振兴虚拟仿真实验室、“科创农庄”等思政实践基地。创新“六器铸魂”农林类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聚焦“胸育情怀、骨育精神、血育文化、脑育素养、心育奋斗、体育实干”主题,增强课程思政实效。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四川省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省级思政课程、项目和典型案例等22个。新增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示范课程3个,入选省级以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团队、专业29个。
经过精心培养,学生“三农”情怀更深、为农意愿更浓、奉农精神更强、事农能力更高,投身基层一线学生比例显著上升。5年来,超七成的川农大毕业生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勇、全国劳动模范段丽丽、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杨媚、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马晓丽等典型代表。
以本为本,建好育人新体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专业建设是重要基础。川农大出台《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办法》,实施“专业建设支持计划”,每年投入2000万元,持续加强一流课程、一流教材、一流平台、一流师资、一流教改建设,形成以2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为龙头、2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为支撑,其他专业协同发展的一流专业集群,全面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和质量。
专业数量从91个降至77个,学校本科招生专业实现从“以量图大”向“以质图强”的转变。通过出台《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根据“学院—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思路,按照“一个学院发展1个优势学科、支撑1个特色专业、延伸2—3个支撑专业”的原则,对全校专业结构进行调整,理顺学院管理体系。持续健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采用一志愿录取率、就业率、升学率等指标对专业进行综合研判,近五年新增智慧农业、土地科学与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等新农科及相关专业7个。
重磅推出创新能力培养“登峰计划”,在农业生物基础等领域探索1年本科通识教育、2年本科专业教育、2年硕士教育和X(3—5)年博士教育,完善“本硕博”贯通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力助推学子成长成才。学校还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每年投入专项经费近400万元,打造“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全方位贯通式双创实践平台,全力推进专创、产创、科创、赛创“四创融合”。近五年依托科研项目设立科研兴趣计划和创新创业计划项目4979项,参与学生达2.5万人次。累计获双创类比赛国家级奖项76项、省级奖项568项,其中国家级金奖5项、省级金奖95项。
聚焦实践能力培养,以实验课堂、校内实践平台、校外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一课堂三基地”为主体,构建“知识宽广、能力突出、素质全面、融合成才”的实践育人模式,相关成果获2022年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优化的育人体系,推动实现更好的育人效果。近五年,学校获教学成果奖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奖项31项,为社会培养输送近4.6万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满意度均保持在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为97.72%,毕业生升学率逐年提升,2024届毕业生升学率34.95%,较2018年提升11.49个百分点。
多维发力,织好育人保障网
“不狠抓本科教育的高校是不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是不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是不合格的教授。”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在学校一流本科教育推进大会上说。
学校坚持本科教学经费投入优先地位,确保生均定额核定教学经费以每年10%的比例增长。近五年累计投入教学专项设备购置、本科专业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等各类经费10.98亿元。
高水平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通过实施“1515人才工程”,推动师资队伍增数量、优结构、提质量。学校构建起以“优秀教师标兵”为龙头的教职工荣誉体系,发挥榜样作用,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近五年,学校新招聘事业编制博士336人,新晋升教授161人、副教授260人,获国家级、部省级教师荣誉30余项,新增国家级人才48人次、省级人才179人次,持续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强师资保障。
突出课程育人导向,学校制定《一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认定国家级一流课程17门、省级一流课程96门、校级一流课程176门。开展教材培育专项建设,学校获评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二等奖1项,获2023年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8项,获资助数量在34所入选农林高校排名中并列第三。
以数智建设赋能人才培养,学校近三年累计投入近1亿元对智慧教学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升级多媒体教室35间,开展远程互动、小组研讨、VR虚拟仿真、实时录播,为师生提供沉浸式教学体验。创设多类型智慧实验室,提供2300余个云桌面终端,为师生提供高速、集约、可扩展的云计算智慧实验环境。“融合智慧教学平台及学习空间”建设获评四川省2022年智慧教学环境及教学平台建设及应用优秀案例。
据统计,近三年学校毕业生对教师教育满意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2023届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教育培养满意度分别达99.56%和98.31%。
踔厉奋发新时代,昂首阔步新征程。学校将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健全落实“三全育人”“五育并举”长效机制,努力培养更多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以学校高质量发展投身教育强国建设,为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川农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