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今年暑假,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1575名学子聚焦“科创乡村·青年实干”实践主题,共组建实践团队97支,校级重点团队5支,院级重点团队6支,覆盖博士研究生团队5支,分别奔赴四川、贵州、甘肃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等20余省区、直辖市进行社会实践,管理学院学子扎基层,以行动为笔,以汗水为墨,勾勒出一幅幅青春奉献的壮丽青春画卷。
探寻红色足迹,感悟党史底蕴
为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新骑兵”团队以成都大运会,世园会等大型盛会为出发点,通过走访大型盛会的召开与盛会过后的发展现状探究其中所呈现出来的中华文化的传播,中国形象的树立,以及文化自信对于青年的影响。
除此以外,“积极向上红色小队”“重温红色征程,砥砺前行精神”等团队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前往贵州遵义、陕西延安、江西井冈山等地,在实地参观展览中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科技赋能乡村,绘就振兴画卷
为助力解决非粮化问题,打造高水平天府粮仓,“绿野梦想家之粮仓守护团”团队前往遂宁,开展耕地“非粮化”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运用3S技术和GIS技术,从粮食安全的视角出发,结合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特色,与当地政府部门、农业专家和农民代表共同探讨并制定出了贴合农户发展意愿、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解决方案。
“绿野梦想家之粮仓守护团”成员走访村民了解情况
追“蓝”企划实践团队前往威远县聚焦农村水源分散情况、稻田水取样、城镇居民取水方式入户调研,依托净水专利技术改良丘陵地区农田灌溉、排水技术,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为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青年力量。为促进“数字素养对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深化,“数字富农——数字素养调查团”深耕数字农业领域,三年间在四川三大经济区对柑橘种植大户进行了三次深入的实地调研,收集2550份问卷进行分析,推动农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产出高质量调研报告并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二等奖。
承续志愿服务,弘扬奉献之光
为助力防沙治沙建设,漠禾团队前往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收成镇兴隆村,开展了包括育苗、养护梭梭树苗、参观防沙治沙纪念馆、采访调研在内的实践活动,通过亲身参与公益种养树苗活动,在荒漠中种植10万棵树苗,有效遏制了沙漠化进程。
漠禾团队正在进行杯苗实验
为让同学们了解蜜蜂的奇妙性,“与蜂共舞,蜜蜜奉献”团队在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开展了为期五天的科普教育,同时张社梅老师带领本科生和研究生,结合专业特色,在邛崃市南宝山镇川王村举行乡村振兴驻村帮扶活动,推动“科技小院+大学生社团”双层力量叠加,为川王村打造“新乡贤·蜜蜂谷”注入青春力量、川农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与蜂共舞团队开展蜜蜂科普教育
在当地农户的带领下磨豆花
洞悉发展脉络,强农之路话辉煌
为乡村旅游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智力支撑,“兴农新旅”团队前往蒲江县铁牛村,与当地工作人员展开座谈,了解其生态社区发展模式,同时深入探究当地数字技术在数字化旅游中的融入水平,了解其发展的困境,以农业学子的专业知识为其梳理发展路径,产出高质量调研报告两份并获得“建行杯”四川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
兴农新旅团队正在参与铁牛村座谈会
为引导更多“爱农·务农·支农·兴农”人才走向乡村,“乡野知行社”团队组建五个小分队共101余人,走访全中国“陕甘川+苏浙蒙”6省8市12县40村,聚焦在职工作的“90后”村一级青年干部,通过“背景+政策”融合考察、采取“专人采访+线下问卷”共进的调研方法,了解其工作经历与感悟、现时成果与存在问题等并进行整理。团队深入了解乡村,优化调研成果,把所学知识带到农村里,共同探讨助力乡村振兴的解决之道。
乡野知行社团队对在职工作的“90后”村一级青年干部进行走访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精准有力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贡献,“‘川’越832寻访调研团”深入11个川渝地区具代表性的原国家级贫困县,全面考察基层脱贫治理状况、观察发展成就,通过实地访谈、调研和媒体宣传,以现实教材总结治理经验、以典型区域宣传发展成效,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川”越832寻访调研团成员在叙永县凤池村老村民家中进行采访
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学子将社会实践与专业特色相结合,深入社会基层调研,以青春之名,投身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助力乡村发展的实际行动,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为乡村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