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团委《2024暑期社会实践》的具体要求,在学院老师和基地负责人的统一部署下,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稻梦虾行——稻虾共作‘智’富路”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于2024年7月22至8月8日,在泸州市泸县梅氏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线下实践部分,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采访基地负责人,了解稻虾共作展开模式。7月22日,实践团队成员对泸县梅氏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围绕稻虾共作的基本模式、优势、不足、未来可发展方向进行采访,基地负责人详细地为同学们讲解了稻虾共作的基本模式与当下发展情况,也解答了同学们关于其养殖模式的优势与存在问题的提问。随着采访内容的深入,团队成员对当地稻虾养殖有了初步的了解。负责人崔象平在采访中表示:“看见有年轻人关注稻虾产业,关注农业绿色发展,我深感欣慰。通过此次交流,我们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反馈,进一步优化我们的生产方式,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
团队成员采访基地负责人崔象平(左一)。梅竞丹供图
实地考察养殖田,亲身体验布网捉虾过程。实践团队成员迎着骄阳徒步5公里到稻虾养殖田采收小龙虾,并对收集的小龙虾根据大小、雌雄、壳色等因素进行分类和统计,以了解养殖田中小龙虾的生长状况,预测当地小龙虾成熟期和上市期。稻田里,水稻随风摇曳,水下小龙虾则自由穿梭,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态农业画卷。实践团成员们亲身参与稻虾养殖的部分过程,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养殖户一同劳作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通过实地观察和学习深刻体会到科技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团队成员对小龙虾进行分类统计。王雨馨供图
讨论现存模式问题,初步拟定解决方法。7月23日,指导教师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系系主任陈德芳等教师来访养殖基地,在对稻虾基地养殖田进行实地考察并与养殖户交流的同时,与实践团成员一同对合作社的稻虾养殖存在的模式差异、小龙虾培育选种、福寿螺防治、入水杂鱼去除等问题提出专业性指导。
指导教师陈德芳(右四)与团队成员合影。张鑫供图
参观稻虾共作示范田,寻找差异改进不足。实践团队代表人跟随泸县稻虾基地负责人来到宜宾市南溪区海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学习,与归园田居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海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学习到多元化的养殖模式和生物防治方法,并参考各方意见对泸县稻虾养殖模式和稻田规划进行改进。
宜宾南溪稻虾共作示范田。梅竞丹供图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峭青山见我应如是。本次社会实践线下实践部分已圆满落幕,“稻梦虾行”实践团成员表示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深刻明白了应当把劳动与实践的种子植入心中,让热爱劳动的种子在心底生根发芽。农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作为四川农业大学的学生,身处农业之中,更要爱其本身,在校期间踏实刻苦地学习理论知识,在未来将知识付于实际劳动,作出实践,为促进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幸福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梅竞丹 王一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