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党建引领事业发展、事业发展体现党建工作水平”为指导原则,以“师德师风树榜样、服务师生搭好台、攻坚克难讲实效”为基本要求,全面推进“双带头人”教工党支部书记培育工作,建设并培育了一批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工党支部书记。动物科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曾长军作为其中之一,勇担“双带头人”领头雁责任,带领支部以创建校级第二批样板支部为契机,着眼科研和党建的“双循环”,探索构建“一体两翼”“微党建+”模式,助推高质量科学研究和事业发展。
动物科学系教工党支部现有中共党员20人,占全系教师总人数的71.4%,支部党员全部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80%的党员为高级职称,14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属于高学历、高职称,教学科研与服务型党支部。支部4人获评校级优秀班主任,1人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支部教师所在的优质肉鸡育种团队获评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岗”,支部党员多人作为成员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动物科学专业获国家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实施“微党建+政治引领”,找准思想同频契合点
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支部工作的重要位置,强化政治引领。支部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先后向党员发放《中国共产党章程》《论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著作选读》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书籍140余本,通过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专题辅导与研讨交流、理论学习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形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巩固好主题教育成果,夯实“四个以学”长效机制,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工党支部联合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共行主题党日活动,带领学生参观走访四川铁骑力士集团,感受优秀民营企业创新精神与活力,加强对本专业师生的思想政治引领。
实施“微党建+学科建设”,找准目标同向契合点
坚持把党建工作与学科专业建设有机融合,强化提质增效。积极深化教学改革,深挖提炼课程思想教育元素,深入开展动物科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及认证工作。支部教师所授课程《动物繁殖学》等四门课程被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收录,《动物生理学》课程被认定为国家和省级混合式一流课程,主编教材获2023年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近5年支部党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100余项、横向项目8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达2000余万元,年均发表SCI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助力畜牧学科连续三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第二,教育部首批动物科学专业教学改革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实施“微党建+人才培养”,找准任务同心契合点
支部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积极完善新农科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团队在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中连续三届获得团体特等奖,获团体一等奖1次;在“挑战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创青春”等国省科创赛事斩获金奖、特等奖、一等奖等20余项次,2人获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等授予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1人获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称号、1人获得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称号、1人分获“成都市五四青年奖章”和“四川省五四青年奖章”称号,“新农科”“新畜科”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实施“微党建+乡村振兴”,找准服务同步契合点
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强化聚合赋能。以服务乡村振兴为指引,结合支部专业和人才优势,组建以党员先锋领衔的“川猪”和“川牛羊禽”等特色科技服务团,积极服务养殖企业、地方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支部教师作为国家科技特派团成员、三区人才等每年带领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约200人次,支部成员杨明显副教授免费为雷波县千万贯乡石板滩村村民发放近百箱蜜蜂,帮助村民通过养殖蜜蜂致富增收,并利用暑假为各地蜂农提供技术指导,相关事迹被中国青年网报道。与铁骑力士共同打造的可持续产业扶贫“喜德模式”进入哈佛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案例库,支部3人次获得学校“扶贫先进个人”称号。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动物科学系教工党支部将继续围绕科研和党建的“双循环”,探索构建“一体两翼”“微党建+”模式,发挥“双带头人”领头雁作用,推动党建工作和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