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四川岷江河谷,著名植物学家亨利·威尔逊在这里首次发现岷江蓝雪花。跟随威尔逊的足迹,岷江蓝雪花的种子在异国绽放。全球著名的皇家植物园邱园,至今还有它的身影。
2024年,成都世园会,郫都分会场川花自主创新园里,几朵蓝紫色的小花惹来行人驻足。“这是什么花?”一位花商好奇发问。“它叫蓝角柱,是一个川花新品种。”一旁的高素萍作答。
川花自主创新园中,玲珑蓝角柱已经绽放
蓝角柱,川花新品种,由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高素萍带领团队耗时6年攻克难关选育而成,它的母本就是岷江蓝雪花。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流离漂泊、辗转中西国度,如今这朵“蓝精灵”回归故土、绽放在成都世园会上。
历时6年攻克难关
她将“蓝精灵”从海拔1500米的岷山河谷带到成都平原
2009年,高素萍第一次见到岷江蓝雪花时,就震撼于它的美,“这种蓝色,在自然界很少看到。”也是在那时,高素萍了解到这朵蓝色小花来自四川岷山乡野。
“这朵小小的蓝色‘星星之花’,更应该绽放在祖国的大地上!”作为风景园林领域的学者,她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2016年开始,高素萍开始带领团队,致力于攻克这个难关。
但要选育一个新品种,并非易事,为此高素萍和团队开始深入岷江河谷,收集蓝角柱的种子。然而漫长的冒险才刚刚开始。
高素萍和蓝角柱(受访者供图)
野生的岷江蓝雪花生长于海拔1500米的地方,来到低海拔的成都平原,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也带来一定的考验,能存活下来吗?开出的花是否具有观赏性?探索的前方尽是未知的命题,只能经由时间去验证它的答案。
从采集到移栽驯化,然后从中选出最优的植株进行无性繁殖,这个过程就耗费了三年。通过无性繁殖,再扩大样本、观察选育,最终获得了一个性能稳定的品种。而此时,又一个三年过去了。
从蓝角柱到更多川花新品种
20余种川花绽放在郫都分会场
好在,漫长的付出之后,高素萍和她的团队收获了喜悦。相较于蓝雪花,蓝角柱的抗寒性更好、花期更长,从5月持续到11月,花量大且集中,观赏性更佳。2022年,经过新品种的申报,蓝角柱有了正式的“身份证”,高素萍也通过与企业授权合作的方式,让这一新的川花品种运用到了成都以及周边城市的公园、市政以及家庭中。
眼下,距离蓝角柱的花期还有数日,不过记者探访川花自主创新园时发现,这里应有“蓝精灵”绽放——这是川花新品种“玲珑蓝角柱”。从名字就不难看出,这个川花新品种由蓝角柱衍生而来,不过在灌木更低矮。与此同时,现场也有大蓝角柱的身影。相较于蓝角柱,这两个品种性能有了进一步优化,目前正在走申报流程。
在川花自主创新园中,共有20余种品种展出,除了蓝角柱、玲珑蓝角柱、大蓝角柱外,还有小蓝雪、小报春、绣球属绣球等。
蓝角柱在公园中成为花境的一部分(受访者供图)
选育方向突出实用性
誓要打破国外对花卉品种的垄断
为什么要做川花新品种?高素萍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市场上的花卉品种,有80%左右都来自国外。国内的花企在从海外引进花卉品种时,需要缴纳一大笔的品种权费,这会大大压低花卉生产的整体利润空间,不利于我国花卉产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川西地区素有“中国西部花园”的美誉,四川省内花卉资源极其丰富,境内有高等植物1200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38.7%,占世界总数4%,其中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和传统名花5000余种。
“四川的资源禀赋,让我们在做川花新品种选育时有一些天然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已有品种和野生植物的收集、评价、培育、驯化和推广,打破国外对花卉品种的垄断和定价权,是我们肩上的责任。”团队成员、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崇州实践教学基地办公室主任雷霆说。
实用性,这是高素萍团队选育川花新品种的方向。“就蓝角柱而言,它可用于花境、花海造景,也可应用于乡村休闲农业景观打造。与此同时,它也能作为医药开发的原材料所用。”团队成员、四川农业大学讲师杨丽娟说。结合当下市场需求,高素萍团队的川花新品种选育方向瞄准了药用、固碳、家庭园艺等。
花卉新品种的选育推广,不仅仅需要科研的力量,更需要多方合力。“要将产业链打通,包含上游(研发端)的生物资源收集、引种驯化、新品种培育;中游(生产端)的繁殖、栽培、管理;下游(市场端)的销售、应用、服务,只有上下拧成一股绳,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眼下,成都世园会的到来,让蓝角柱站上了世界的舞台,仿佛是一次时空的流转和轮回,经过一个世纪的变迁后,“蓝精灵”再次惊艳亮相——只不过这一次,主动权牢牢掌握在中国花卉育种人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