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并非每个人都能阖家团圆。有一些大学生,为了科研选择不放假,这些大学生田间地头过春节。
这个春节,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学博士马忠先和同学以及一大片玉米相伴度过。今年寒假一开始,他就从2000公里外的安徽来到海南,连同老师以及30多名师弟师妹在田间地头开启玉米育种实验。
育种科研团队成员工作照
这已经是马忠先连续第四年来到南繁基地。他每天要下地精心“照料”育种材料,谈到自己的研究方向“育种”,马忠先说“选了一个最苦最累
也最难出成绩的方向。”但他觉得这条路很值得,“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搞农业的,如果能让老百姓用上自己研发的品种,那有多牛!”
育种科研团队成员工作照
玉米育种周期比较长,选育一个大品种少则七八年,多则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为了能够加代选育,夏季在安徽,冬季到海南成了常态。该校2023级生物学学硕班学生严海东是第一次到南繁基地,没想到第一天下来,他就累得浑身酸痛。一个简单的授粉动作要重复上百次,工作七八个小时,想象的适宜温度也变成了骄阳的暴晒。
育种科研团队成员合影
马忠先说,他很喜欢在田里的感觉,“我能直接观察到自己的课题材料在田间茂盛生长,这是多么让人振奋的体验!”
假期基本都没有放假,有时甚至工作到深夜。在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楼公共实验平台,博士生导师贺闽教授假期带着四川农业大学学生做水稻病原真菌的遗传转化,以及解析基因功能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实验。“实验一直在照常进行,基本都没有放假。”
虽是假期,但贺闽与同学们依然会一大早来到实验室,有时甚至工作到深夜才下班。这样的“寒假状态”对于国重实验室的师生们而言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读文献、做实验、写论文……春节的安排和平时没有太多不同,这个春节中国科学院大学2022级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生曹冰为了顺利推进实验,留校过年。
2022级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生纪乾伟说,许多留校过年的国科大学子春节假期的安排和平时没有太多不同,读文献、做实验、写论文……没有一个游子不想与家人团聚,但是在学业的关键时期留下拼搏的印迹,在实验室度过的别样新春也将会成为难忘的回忆。
为理想和热爱坚守也是一种幸福。为他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