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王小蓉,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果树学系教授,四川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从2003年起,带领团队聚焦樱桃种源“卡脖子”问题,在四川建立了一座“樱桃王国”,保存地方种质和人工创制杂种种质2000余份;樱桃亩产值达4万元,辐射带动3000户农户增收致富,已创直接经济效益1.2亿元。
【人物故事】
你能想象,中国小樱桃同车厘子一般大吗?不仅果大,还早熟,耐储运,色泽艳丽,风味浓郁。它们被冠以“蜀美人”“紫美人”等可人的名字,是从2000余份保存和人工创制的樱桃种质资源中,经过数年基因重组、优选而来的。而这项技术的“掌门人”便是王小蓉。
20余年来,王小蓉跑遍全国所有已知的樱桃种质点,拾起一株株遗漏的珍贵樱桃种。“科研最需要时间,慢不得、等不起。”与王小蓉交谈,都会不自觉被她饱满的精气神感染,语速飞快,框架眼镜下透着文气和干练;卷起的裤腿、泥泞的筒鞋,又透露出一名科研工作者常年奔波于田地的痕迹。
是什么让一群人投入如此的激情,建立庞大的樱桃种质基因库?从王小蓉质朴的话语中,记者感受到,是对“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嘱托的信念,是对“攻克种源‘卡脖子’难题”的决心,照亮他们的追光路。
打破国外垄断“挽救”中国小樱桃
“消费者们或许鲜少知道,风靡全球的优良猕猴桃需花巨额外汇进口。当前市场上售卖的樱桃、柑橘等优良新品种也多由国外引进。”王小蓉痛惜地说,而这些优新水果的祖先种均起源于我国!
我国是小樱桃原产国,种植历史有3000多年。然而随着个头大、果肉厚、耐储运的欧洲甜樱桃(俗名“车厘子”)进入我国,单果小、酸度高、难储运的中国樱桃风头逐渐被盖过,“国内至少1/5的消费樱桃依赖于进口。”
“但中国樱桃拥有的优势是欧洲甜樱桃不可比拟的!”在王小蓉看来,酸甜可口的小樱桃,是不少人记忆里的家乡味道,而且其观赏性、早熟性特质,是第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想载体。此外,由于它的适应性、抗病性强,在管理过程中几乎不需使用农药,安全性远远高于车厘子。
正是因为中国小樱桃这些特质和产业现状,从2003年开始,王小蓉坚定研究方向,聚焦樱桃“卡脖子”种源,带领果树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团队开始中国樱桃的种质收集、评价、选育。
一场和时间的赛跑就此展开。
收集资源约千份足迹遍及百余乡镇
为最短时间内收集到足够多和广的种质资源,有教学任务的王小蓉只有利用周末、节假日带着学生披星戴月走进大山。
许多野生樱桃树资源都生长于山区、丘陵或河谷。为找到樱桃植株,往往需要坐十多个小时的火车硬座,然后搭乡村巴士、摩托车、农用车,再加一双“铁脚板”。每一次科考都是体力和心力的双重考验。
和学生寻找樱桃树资源的一幕幕情景,王小蓉记忆犹新。在凉山木里藏族自治县,团队车辆从沿途倾泻而下的泥石流逃生;在阿坝红原县,遭遇了5月份突降的暴雨、冰雹;在热带雨林、密林深处,被蚊虫叮咬是常事,甚至在蹚水路时经历了蚂蟥光顾、蛇群出没;资源圃建立起步阶段,为了节约经费,王小蓉尽量带着学生自己动手,甚至还自掏腰包……
历时20余年,王小蓉团队完成实地考察我国12省、80余县(市)和110余乡(镇)的包含野生在内的樱桃资源,鉴定整理资源约1000份,包含32个种和变种,足迹遍及我国所有樱桃资源分布地域,行程超过20万公里。
随着樱桃种质资源圃家族不断扩大,每年三四月份,这里宛若一座“樱桃王国”。大棚内上千棵品种各异的樱桃树果实挂满枝头……
“这些樱桃树,每一棵都是独苗,都是无价之宝。”王小蓉将其视若珍宝。
共享遗传基因数据库向分子精准育种跨越
与时间赛跑,不仅是为收集更多种质材料,也为缩短育种周期,加快育种进程。
由于樱桃是自交亲和的植物,要做杂交就得赶在它们自己完成授粉受精前,人为提前完成。而留给育种者只有不到一周时间,授粉者至少要重复同样的动作上万次。4月樱桃成熟期,王小蓉又要带领团队成员每天加班加点采集样本,往返实验室进行“流水线”式的测评记录。如果幸运,能收到杂交种子,再在实验室进行“胚挽救”,然后移栽到田间育种圃。再经过3到4年的精心呵护,樱桃杂交苗开始开花坐果,这时才能依据育种目标和田间观测数据筛选优良单株。
2008年,樱桃种质创新获得突破性进展,保存地方种质和人工创制杂种种质2000余份。
“我们选育的樱桃杂交优质株系已申报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在天府新区、新津、米易、西昌等地都有试验示范。”王小蓉介绍,杂交樱桃新品种一经面世就受到极大关注,购买和成果转化咨询应接不暇。
2022年1月,樱桃资源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挂牌成立。王小蓉说:“通过共享这庞大的樱桃遗传基因数据库,推动杂交优势育种向分子精准育种跨越,可以大大加快樱桃育种进程。”
“做事就要做‘大事’。”王小蓉时常这样跟学生说。这个“大事”,看似平凡却利在千秋。在农业科研领域的路上,前赴后继“一生逐一梦”的科研追光者留下的精神品质,一直激励着她向前,脚踏实地、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