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将于1月21日开幕。截至1月20日19时,大会已收到提案690件,“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热词频频出现。省政协委员们以高质量的履职,结合四川实际建言献策,积极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热词:科技创新
成渝地区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创新资源,对于促进全国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宗慧委员将目光聚焦在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成果转化合作上。“建立健全的成果转化机制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马宗慧建议,在成渝地区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负责收集、整理、发布科技成果信息,组织开展科技成果对接活动,提供技术转移服务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科技创新的一线工作者,文树洁委员在提案中建议,借鉴“松山湖模式”,打造省级实验室集群,推动科技创新转化成果落地四川。“应充分发挥政府、科技创新团队、产业资本各自优势,采用政府搭台、科技创新团队唱戏、产业资本对创新成果最终检验的模式。”文树洁说。
“应积极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深化应用,加强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建设,提升乡村数字化能力、信息服务水平和农民数字素养。”罗宇龙委员建议,研究并试点开展县域全域数字化建设,积极引导试点村镇合理选择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特色数字化发展路径,开辟“数字县域”新赛场,打造一批“数字县域”未来场景。
热词: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不少委员关注的重点。
吕建成委员提交了一份提案,主题是“加快AI大模型创新发展,促进工业制造产业升级”。“建议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的工业制造体系,促进工业制造产业升级。”吕建成建议,聚力打造AI大模型,夯实面向工业制造业的智能制造科技基础。同时,构建面向工业制造的通用智能平台,提供普惠型AI大模型服务。
向雪莲委员在提案中提出,加大乡村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向雪莲说,建议按照“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原则,因地制宜制定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可加大对乡村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的补助支持力度;加快试验并推广“光伏+储能+汽车充电”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多措并举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刘建军委员非常关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领域。“我们应该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刘建军说,产教融合是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依托,建议明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总体路线,进一步发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主体作用,整合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创新资源。
热词: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
庄天慧委员的关注点在我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县域城镇化上,“建议积极推进就地城镇化,建立梯度分段转移机制,同时强化外联互通、本土孵化,以差异化策略吸附发展要素。”庄天慧还提出,要努力推进产业承接、升级,拓展城镇持续就业空间,同时“扩散缩小”协同推进,降低公共服务辐射成本。
王元君委员认为,建立产教融合共同体,推进产业资源与教育资源、产业要素与教育要素汇聚汇集,是开辟新时代乡村振兴新领域、新赛道的重要突破口。“建议打造乡村振兴产教融合绿色生态体系。”王元君提出,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发展导向,建立健全政府、行业企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和乡村乡镇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助力乡村共同富裕。
热词:生态环保
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省政协委员们的关注重点之一。
“随着大江大河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社会各界对小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关注度日益提高,小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重要性日益凸显。”张迅委员建议,推动流域内水生态环境保护由以污染防治为主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坚持依法、科学、精准治理,坚持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系统治理,全面排查整理小流域主要水生态环境问题,尽快补齐短板。
“全氟化合物是一类分布广泛的含氟有机化合物,具有难降解、监控难等特点。”一份名为“关于加强水生态环境中全氟化合物防控及治理的提案”的集体提案提出,全面开展基于已有监测体系的地表水-地下水新污染物调查工作,重点结合已有监测体系针对全氟化合物开展下一步详细调查工作。同时,开展区域性环保工作相关规范标准及技术指南的优化工作,将全氟化合物监控纳入环保工作相关规范及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