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科技小院是建立在生产一线,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示范推广于一体的基层科技服务平台。2018年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联盟成立后,首批授牌四川省5个科技小院,即“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会理石榴科技小院”“蒲江果业科技小院”“安岳柠檬科技小院”“眉山鹌鹑科技小院”,皆由四川农业大学专家教授领衔。2019年至今,又先后成立由四川农业大学专家骨干领衔或参与的7个科技小院。
近来年,四川农业大学200余名专家、博士、硕士研究生先后扎根小院,建立产学研地点50余个,引进或培育新品种60余个,推广新技术80余项,开展技术培训4000余场次,服务种养农户50余万人次,为服务当地创造20亿元产能,获评中国农技协“最美科技小院”“十佳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等称号30余项,创新形成了多个针对性高效技术体系和一批科技助农新模式,持续为乡村振兴和青年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绚丽小花绽放于乡村振兴
“让彝族同胞吃上不发芽的土豆,种上高活力的种薯,卖出高效益的‘金蛋蛋’”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的师生以实际行动实现这个诺言。小院创建了“良种、良繁、良法、良品、良模”五良联动新模式,通过“园区核心示范+全县推广应用+周边辐射带动”为马铃薯全产业链联动赋能。引进优质种薯资源,优化工厂化脱毒种苗繁育中心生产管理,提高三级脱毒种薯生产效率,年生产原原种达到500万粒,实现布拖县21万亩优质种薯全覆盖,为全县创造5亿元产能。增强了当地马铃薯抗逆丰产能力,提高了当地粮食产业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为我国同类生态区马铃薯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助力全县马铃薯晚疫病无人机防治示范面积共7.8万亩,增产1560万斤,增收1092万元。改善依托单位1000平米贮藏库管理,效益提升500万元以上。指导示范农户贮藏马铃薯减损15%,每户减损1000元。
同样是在凉山州,会理石榴科技小院由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张慧芬老师担任负责人,作为全国第一家服务石榴产业的科技小院,围绕提高石榴产量与品质,持续提升“会理石榴”品牌价值。与当地合力以农民培训、“农民夜校”、田间观摩和线上培训等多种方式,累计培训种植户27800人次。
会理烟草科技小院由四川农业大学和多所高校与单位联合共建,对会理烟草产业开展科研及相关技术培训,研究解决制约会理烟草发展的瓶颈问题,培养烟草新型农业科技人才,集成创新烟草绿色高效高产的生产模式,专注提升“会理烟草”品牌,为会理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西昌苦荞麦科技小院深入开展荞麦资源评价、创新、品种选育、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开发新的食物产品,加速推动凉山州苦荞麦产业持续良好快速发展。
四川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的落地远不止在凉山州。邛崃蜜蜂科技小院由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张社梅教授担任首席专家,通过优良蜂种培育、蜂产品精深加工、蜂产品营销和蜜蜂知识科普等涵盖蜂蜜全产业链,从市场与产业问题入手,以产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形成了人文、自然多学科交叉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模式。
米易枇杷科技小院是四川农业大学参与共建的第三批科技小院,于2022年成立于攀枝花市米易县草场镇龙华村,积极促进农业先进生产力在攀枝花市农业生产一线落地,为米易枇杷、芒果等特色现代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科技强心针助力农业经济发展
首批授牌的安岳柠檬科技小院先后在资阳市安岳县开展了农业绿色发展和柠檬生产技术大调研,针对柠檬土壤板结、酸化、有机质严重不足等问题研制了土壤改良系列套餐进行试验示范,针对柠檬砂皮病、黄脉病危害严重的问题开展系列综合防治试验和技术培训。在全县建立了7个科技小院服务站,在县外及省外建立了4个科技小院服务站,积极投入柠檬种植的实地指导和示范,为安岳县柠檬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力量,解决制约安岳柠檬发展瓶颈问题,挖掘柠檬大面积高产高效的关键因子,集成创新柠檬绿色高效高产的生产模式,带动了安岳柠檬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了增产增收和生态环保。
大英乌骨鸡科技小院由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院舒刚副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坚持“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特色,以“乌骨鸡改良-配套设施研发-中药开发-饲养管理技术研究-综合养殖技术示范”为技术路线,积极建立新品种改良、绿色中药复方研发等方面的高效技术体系,创新乌骨鸡全宴、电商直播销售等产、供、销全链式环节,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系统全面、可复制推广的综合产业链。
由唐茜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马边茶叶科技小院通过“马边绿1号”研究了配套的扦插技术和幼年茶园速成投产的系列技术,新撰写了《马边绿1号品种新茶园速成投产的栽培技术规程》,根据马边高海拔茶叶生产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具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绿茶增香加工技术手册》《冷冻发酵加工技术手册》《夏秋季鲜叶机采技术手册》《茶园修剪管理技术手册》,对提高马边茶叶生产加工以及茶园管理水平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眉山东坡鹌鹑科技小院由眉山市东坡区云阁鹌鹑养殖专业协会与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张克英教授联合申报,目的在于提高鹌鹑养殖生产水平,促进鹌鹑产业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他们主要针对公司种蛋孵化率低问题开展研究分析并提出科技对策,种蛋孵化率较2022年提高(42.03%与40.8%)。
广阔天地练就青年多样本领
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长期入驻的研究生已达37人,累计服务时长1476余天,撰写工作日志10548篇,累计421余万字。研究生入驻一线源自于指导老师王西瑶教授从教生涯始终恪守着的一条不变原则:“如果没有极特殊的情况,我的研究生都必须在布拖县这样的基层扎根一年。”王西瑶解释,“扎根基层的经历可以给学生种下一种情怀,心怀天下的人,到哪里都会为国家作出贡献。”第二任科技小院院长徐驰毕业后就选择扎根峨边县基层工作。今年即将毕业的安徽女孩朱凤焰决心留在布拖,“学校和布拖县都给予了支持,科技小院对我的成长和成熟有着重要意义,我愿意扎根布拖一线!”
蒲江果业科技小院由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汪志辉教授任首席专家,小院入驻多名园艺学院硕、博研究生,服务于蒲江县域内30万亩柑橘和10万亩猕猴桃产业。“浦江的产业相对成熟,我们在调研时注意到还有一部分残疾农户十分需要帮助。”蒲江果业科技小院院长博士生王铁介绍,科技小院和当地残联合作,围绕残疾农户关心的柑橘、猕猴桃高效高质量栽培问题,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工作,通过在12个街道及乡镇建群和一对一指导,有效帮助残疾人提升自身素质、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与方法,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状况,为家庭及社会减轻一定的负担,起到助推残疾人同步小康的作用。王铁坦言:“研究生时期我就扎根科技小院,它教会了我各种技能,提升了专业。对残疾农户的帮扶让我充满成就感和责任感,也是我选择读博,并想作为一生事业为之奋斗的原因。”
都江堰猕猴桃科技小院由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龚国淑教授领衔,建设试验基地3个,试验面积百余亩,技术辐射面积高达9.3万亩。依托小院已有多名硕、博研究生和本科生顺利毕业或深造,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同时小院成立“都江堰猕猴桃科技小院支农助农党员先锋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深入田间开展技术服务。依托小院组建的科技志愿服务团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乡村开展科普、调研等活动,成立创新创业团队,凭借项目《猕果良医—红心猕猴桃特色守护先锋》获“建行杯”第八届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凭借项目《红心猕猴桃的绿色植保医生—猕猴桃病害绿色综合防治应用》获2022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金奖、最佳带动就业奖。小院科技志愿服务团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协“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也是全国唯一一家依托科技小院开展志愿服务的项目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