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财宝典畜牧版)朱砺:种猪业不存在“卡脖子”,四川是中国生猪现代遗传评估体系的推动者

2023-06-05 15:40:37作者:刘鑫 吴昊晖 来源:动科学院 点击数:

  

“在养猪生产的‘四大马车’里,唯有育种不存在极限,可以持续累积。总体而言,四川种猪业发展居于全国前列。”2023年5月,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新牧网联合农财宝典种猪联盟启动“2023匠心种猪调研”,记者与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朱砺深入交流,了解他对当前四川种猪业的看法。

四川有10家国家级核心育种场

上世纪90年代,四川率先启动外种猪遗传评估体系的建设。朱砺表示,四川种猪业发展居于全国前列,是中国生猪育种现代遗传评估体系建设的推动者和参与者。

“四川有很多实力雄厚的育种企业,只是因为内需大,一直比较低调。”朱砺向记者介绍,四川每年有大量的猪苗供应甘肃、陕西等邻近省份,按照去年6548万头的生猪出栏量,四川需要16万头原种猪支撑。

据介绍,四川省内国家级核心育种场有10家,而德康、新希望等集团企业的原种猪还需要向其他省区分公司外调,所以四川的优质种猪总体供不应求,内部供应尚存缺口。因为四川种猪内销量大,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所以不像其他地区的种猪企业一样重视品牌塑造与对外传播。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朱砺

育种应关注商品代性能

“我国种猪业不存在‘卡脖子’,引种量占种猪总量的比例是非常小的。”朱砺介绍,每年国内向国外引进种猪数量不超过3万头,现代育种并不排斥引种,育种越发达的国家引种越频繁,因为引种的过程本身就是遗传材料的交换与拓宽。

朱砺告诉记者,适当的引种对育种有利,但不能以引种代替育种。部分企业每年都引种,首先是因为商业噱头,觉得引进的种猪比自家的种猪好,其次是不重视选育工作,群体相对封闭,导致退化严重,从而形成“引种——退化——再引种”的怪圈。

育种需要长期投入,重视长远利益。朱砺谈到,只有持续的高强度选育淘汰,猪群性状才能持续提升。中国的企业有规模优势,以庞大的养殖规模为基础,如果能够坚持实施全群测定、坚持高强度育种,种猪质量超过欧美国家只是时间问题。

现代育种应该坚持商业导向,立足商品代重要经济性状的提高。“国际惯例一直提倡商业育种,育种应该考虑最终商品代猪只的市场接受度与经济效益,这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育种模式。”在朱砺看来,传统的育种概念更多关注育种核心群本身的性能改变,但在商业化育种思路下,行业应该更关注育种给商品代带来的效益,判断育种方案效果应该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从育种金字塔延伸,最终商品群体的性能提高才最具说服力。

他表示,决定养猪生产效益的“四大马车”——育种、环保、营养、兽医中,唯有育种不存在极限,可以持续累积。只要持续选育,每一个世代的遗传进展可以实现逐代累加。所以,在育种上的投入,可以产生持续的效益,要坚持以长期主义的思维来对待育种,才能取得育种的成功。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优秀标兵】何强:从“数据侠”到“土专家”的追梦之旅
    【优秀标兵】何
  • 【优秀标兵】何强:从“数据侠”到“土专家”的追梦之旅
    【优秀标兵】何
  • 【教思广论】建城学院开展无人机航测应用技术培训
    【教思广论】建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