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秧机准备、上料、铺底基质、淋水、播种、基质盖种......经过一系列流程,一盘盘“精心打造”的育秧盘在机械手的搬运中走下智能化流水生产线。这是4月24日,发生在绵阳市三台县刘营镇台沃工厂化智能育苗中心的一幕。当天,2023 年全省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培训班在三台县举办。来自全省17个市(州)和76个区(市、县)的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种植业科负责人、农技站站长等200余人齐聚一堂,为全省水稻生产工作蓄势聚力。
育秧盘在机械手的搬运中走下智能化流水生产线。
告别手工育秧,近年来,育秧工厂作为一种新型的集中育秧模式,在全国各大稻区发展迅速,工厂通过产业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等手段,提升了育秧效率和质量,一座育秧工厂可为上万亩田地提供秧苗。
●看效果
节约+高产 集中育秧优势显著
“近年来,我区集中育秧模式正逐渐得到种植户的认可和接受。”宜宾市叙州区农业农村局农村能源发展事务中心副主任侯洪波介绍,2023年叙州区通过建设32个水稻区级集中育秧示范点,实现水稻集中育秧面积3100余亩,较上年增加500亩以上。
观摩地板育秧。
与传统育秧相比,集中育秧优势显著。“传统育秧存在效率低、风险大、成本高、资源浪费大等问题,推广集中育秧,可实现资源节约、风险降低、节约耕地以及提高产能。”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蒋次勇介绍,推进集中育秧,以解决分散育秧苗床地占用耕地问题为例,可节约水稻大田生产面积10%左右的耕地,实现小春播面扩能近4万亩,提升粮油产能1.5万吨以上。
“在增产增效上,据各地多年上报统计,全省水稻集中育秧平均亩产573公斤,比分户育秧增产35公斤。按每亩大田保守测算,每亩直接节本增效120元。在水稻规模经营上,不少地方依托大户和合作社开展代育、代耕、代插、代收和田间管理社会化服务,促进了粮食规模化经营。”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农药肥料处处长刘代银介绍道。
基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2022年1月,《“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西南水稻种植区要集成推广集中育秧、强化栽培、免耕抛秧、机插抛秧等关键技术。而育秧工厂,是集中育秧在四川的有效落地。根据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水稻集中育秧面积588.9万亩,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21%。排名前5位的市分别是成都、绵阳、德阳、广元和南充,5市合计337.8万亩,占全省集中育秧面积的57.4%。
●看未来
科研助力 步入了良性发展快车道
集中育秧的高速发展,也曾带来过育秧技术不过关、育苗质量差等问题。为此,科研院所和农业科技企业展开攻关。
台沃数字化育秧场,田间育秧现场。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是风险最可控的生产方式,可以通过工业理念解决水稻生产问题,具有因地制宜发展的潜力,有必要树立机械化育插秧可行的理念。”四川农业大学任万军教授水稻栽培团队成员、陈勇副教授说,“通过筛选宜机插适宜品种,通过提供暗化催芽无纺布覆盖旱育秧、丘陵片层化泥浆育秧、工厂化育秧等三套适应性强的育秧技术支撑,可以保障秧苗成苗率高,生长健壮,整齐均匀,适栽性强,风险可控,成本低,从而为四川水稻集中育秧质量和效率提升把好关,也为减穴稳苗高质量机插打下基础。”
观摩育秧基质生产。
目前,首期投资新建的台沃工厂化智能育苗中心可实现每小时4000盘、全天10万盘的产能,具备服务30余万亩水稻大田生产的工厂化育秧服务能力。“针对水稻育秧的相关问题,我们在2013年便立项开始‘水稻育秧有机基质’研究与应用。”台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松国告诉记者,通过对原料来源、加工、基质与育秧机的料机融合等10余个环节的研究,经33期试验研究,公司于2023年开发出“标准化水稻育有机基质”产品并取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大春粮食作物产量占全省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八成以上,其中,水稻是主力。在四川,水稻常年种植面积2800万亩,占粮食供给总量30%以上。“推进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2012年以来,我省连续12年下发水稻集中育秧实施方案。”刘代银表示,近年来,集中育秧有效解决了机插秧育秧难题,全省机插秧推广明显提速。此外,随着育秧主体的大量涌现,他们成为推进集中育秧发展的中坚力量,使四川水稻集中育秧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