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在渠县中滩镇胜利村,才播不久的玉米长出了绿油油的嫩叶,各类大豆玉米新机具新装备雄赳赳、气昂昂在田边摆开了阵势。
参加四川省大豆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的国内“产、学、研”代表及遂宁、南充、广安、广元、达州5市农机推广人员和部分种植大户齐聚于此,针对大豆玉米机械化生产中的短板弱项集思广益,以便下一步打造更加理想的四川丘陵山地机具。
“目前,西南丘陵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播种机主要存在地形坡陡、地表不平、密集机播精度不高、播深不稳、可靠性较低等问题。”四川农业大学张黎骅教授率先开讲,“针对上述问题,四川农业大学与国内知名企业联合攻关,研制了适应于丘陵区大豆玉米带状间(套)作播种机3种。”
张黎骅手指一款单行手扶玉米收获机“一分为二”地介绍,“这款机具小巧,能机收单行玉米,而且操作简便,非常我们适合丘陵山地,特别是农机很难开进去的高台地,以及空间不大的窄、长形土地。但是,‘红薯+玉米’的模式,单行手扶玉米收获机就开不进去了。所以,单行手扶玉米收获机的使用,还要保证农机农艺相融合。”
“这款机子收割效果好。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轮距过宽了点;二是设得有座位,在有坡度的地方,坐着驾驶很不安全;三是它是轮式的,重心重了点,重心应该再低一点。”广元市英明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永明当即现身说法。原来,去年他从省外引进过7台单行手扶玉米收获机,经一段时间试用后,就出现了上述问题。之后,他委托厂家进行改进,“轮距缩小了10公分;轮式改成了履带式,着地接触面更广、运行更平稳;还把座位取了,这样在地块小、坡度大的山区,操作更安全。”
此时,马达轰鸣,一台高效玉米精量播种机已在地里缓缓跑动,所过之处播下了一行行玉米种子,“尾随”的参会人员不停地用手机拍,还不时俯身用手在土壤里拨弄着,查看玉米种子是否播得均匀,是否存在多播、缺播等问题,以苛刻的眼光审视着机具的表现。
在示范地里忙前忙后的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杨丽教授说:“我们不怕意见,欢迎大家随时‘拍砖’。这款高效玉米精量播种机针对北方用得比较多,它的排种器稳定,不会漏播,而且,它的自重较重,能很好地控制播深。但是,它却需要更大的动力,耗油!如果它能改进得更为轻简一些,就更适合于西南丘陵山地。”
“目前,我们就这一台高效玉米精量播种机在四川试验,拟进一步改进调整机具。” 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经理王飞鹏说,“精量播种机理想的自重是900公斤、匹配70-90马力拖拉机,我们这款整机达到了1.2吨、需要匹配高达95-100马力的拖拉机。我们考虑通过一些其他结构,比如用铲式开沟器代替圆盘开沟器,既能减轻自重,又能保证机具入土深度。”
渠县宝城镇百果园家庭农场场主袁雪东一边看一边学,对四川农业大学与我省吉福瑞公司联合研制的手扶式播种器产生浓浓兴趣,按捺不住亲手在地里体验起来。他说:“我今年又接手了两个组的800多亩荒地,准备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这台播种器适合小地块使用,播种均匀,操作简单,还便于拆缷、调整。我今年就准备买一台!”
“四川丘陵山区土地规模小、坡度大,旱涝现象严重,间套作等种植模式多样。”农业农村部农机化总站副处长徐峰在与大家的交流中建议,“在大豆玉米机械化进程中,四川既要改地适机,也要改机适地,要着力改善农机作业通行条件和水利灌溉条件。针对四川农机制造不强的短板,要加强产学研一体化,通过引进北方先进的好机具进行改进升级,实现熟化和本地化,适应四川的耕作条件。同时,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大豆玉米机械化试验示范,但单靠农机不行,必须抓技术集成,特别要挑选一批适应机械化的大豆玉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