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3月,四川各级团组织广泛开展学雷锋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来自团省委的数据显示,在学雷锋各项活动推动下,截至3月底,志愿四川平台今年已新增注册志愿者10.9万人,新增志愿服务组织808个,新增志愿服务活动3.5万个,新增服务人次60万,新增志愿服务时长405万小时。
雷锋精神随时代进步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彰显新的魅力。四川青年如何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近日,我们梳理出4组关键词。
深度挖掘打造更多日常学习阵地和项目
这个3月,对四川农业大学的青年们来说,既有学雷锋八大行动,又有全新的实践阵地——学校团委与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共创的志愿服务品牌“汇志公平”。该品牌是温江区校地共育文明志愿主题行动的首批试点,双方将通过资源融通、人才共建、平台互动,探索建立校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新机制和新体系。
四川农业大学青年志愿者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品牌项目包括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开展‘青马燎原’党的理论宣讲、‘文明志愿汇’讨论交流活动等内容。”四川农业大学团委副书记侯维告诉记者,希望通过不断强化阵地建设和加大志愿服务品牌的培育力度,积极推进校地、校校合作,为广大青年提供更多服务他人、提升素质、实践育人的平台。
在青年志愿服务方面不断拓宽阵地、深挖项目,团省委广泛组织动员各级团委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深化“青春志愿”系列品牌项目。
“爱在社区”项目方面,四川组织引导在校大学生组建各类社区志愿服务队,以社区为主场景广泛开展服务。“目前,全省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已与3560个社区结对,广泛开展助老爱老、生态环保、双碳双减、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团省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
“守护生命”项目方面,四川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应急志愿服务体系的省级队伍建设,目前已常态化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培训演练;“美在景区”项目方面,计划联合文化和旅游厅、交通运输厅等部门,科学建立志愿服务阵地,以岗位化和专业化的方式开展文旅志愿服务;“青马燎原”项目方面,计划联合省文明办、民政厅等部门组织动员各级各岗青马工程学员,深入文明实践阵地,用青年的声音开展政策理论宣讲。
谈及未来,侯维直言有更多期待:“通过完善志愿服务制度体系、数字信息平台建设、专业化志愿品牌打造,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育人水平,为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贡献青春力量。”
全力以赴为成都大运会提供人力保障
近日,一条消息传来:团省委与大运会执委会志愿者部、团成都市委紧密互动,加强统筹协调和工作联动,已招募赛会志愿者两万名,致力打造一场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的青春志愿盛会。
志愿者队伍的组建,为赛会的人力保障工作增添了一份安心。“这些赛会志愿者涵盖竞赛、语言、颁奖礼仪、升旗手、演职等专业志愿者和通用志愿者,主要来源于在蓉高校优秀大学生,也包含社会各界及海内外志愿者。”大运会执委会人力资源部(志愿者部)工作人员吴疏雨告诉记者,目前招募工作已全部完成,这些志愿者通过层层选拔,是一支政治素质硬、综合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赛会志愿者队伍。
“按照大运会志愿者工作总体安排,目前已启动大运会赛会志愿者通识培训、专业培训及岗前演练。”吴疏雨说,重点围绕思想政治、外事交流、保密安全、语言服务等内容,编制了60门通识培训课程,目前各高校正组织本校大运会赛会志愿者持续开展通识培训,各用人单位正结合志愿者岗位专业要求,制定各类专业培训计划并即将组织实施。
全力以赴做好成都大运会志愿服务,同样也是四川青年志愿服务的重点。在赛会志愿服务组织方面,目前团省委已常态化向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汇报,派出3名干部下沉大运会开幕式、闭幕式运行中心,同时与教育厅、各保障高校等共同建立成都大运会志愿服务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统筹推进赛会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使用、上岗服务等重大事项。
“以开展大运会志愿服务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四川赛会、城市志愿服务水平。”团成都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城市志愿服务推动方面,已参照国际赛会惯例,在大运场馆周边、公园绿道、交通枢纽等重要区域,谋划布局城市志愿服务小站,开展赛时城市志愿服务。
“希望四川的青年志愿者在大运舞台上,充分展示中国青年青春风采,通过大运会志愿服务让每一位来到成都的友人感受天府之国的蓬勃生机,享受天府文化的独特魅力、体会国际城市的开放包容。”吴疏雨也直言自己的期待,以成都大运会赛会志愿服务为契机,不断激发四川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热情,引领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营造人人、时时、处处参与志愿服务浓厚氛围。
四川广安市、重庆长寿区青年志愿者在大洪湖畔开展 “双城发展一盘棋 共护同饮一江水”巡河护河志愿服务。
川渝携手互动合作更深入,主题活动常态化
3月2日,“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十万名川渝“河小青”长江上游地区生态保护行动,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建设港务码头启动。“河小青”青年志愿者沿着川渝两地的长江流经县(市、区)开展捡拾垃圾、问卷调查、环保宣传、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并将巡河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传到河长制问题信息报送系统。具备专业技能的“河小青”青年志愿者还运用无人机等技术,大大提高了巡河护河效率。
自2020年共同发起实施川渝“河小青”长江上游保护行动以来,川渝两地现已建立川渝“河小青”青年志愿服务队(组织)联席会,推动长江上游川渝两地63个县(市、区)“河小青”形成合力,动员1.3万余名在校学生、返乡青年、共青团员以及社会各界青少年,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河、节水护水等活动200余场次。
“其实,这已经是一种常态了。”团广安市委青年志愿服务工作负责人周勇介绍,活动当天,团广安市委组织了3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前往重庆。
“当前,川渝两地各级共青团联系交流频繁,互动合作更加深入、主题活动更加常态化。”周勇介绍,两地共青团探索建立的“2+4”上下联动机制,作用愈发凸显。“2”指川渝两地,“4”指省、市、县、乡四级团属青年组织。即,按照川渝联合、省级指导、市级示范、县级主体、乡镇参与的工作思路,广泛实施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带动相关县(市、区)及乡镇就近就便共同参与。
“2023年我们计划锚定广渝毗邻地区,聚焦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三山”和嘉陵江、渠江、御临河、大洪河“四水”,探索建立‘1+4’渝广毗邻地区青年志愿者联盟,携手常态开展植树护绿、巡河护河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周勇说。
团省委也有细致的顶层设计。四川省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川渝两地共青团将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河小青”、大型赛会、应急志愿服务综合演练等,发布志愿服务项目 (活动)1000场以上,提供志愿服务岗位2万个以上;动员川渝地区高校毕业生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川渝两地互派西部计划志愿者200名。
创新形式通过“一个人”影响“一群人”
“刚刚结束一整天的课程,今天讲完课依旧有点缺氧,学生们依旧有‘高原红’,脸上笑容依旧灿烂,我依旧期待遇见明天的‘日照金山’。”
“这一路走来,我常常感动于志愿者不惧严寒酷暑的执着,感动于服务对象拉手道谢的信任,感动于人群中那一声惊呼‘快看是志愿者’。”
……
这些文字普普通通,是志愿者写给志愿者的,特别容易引起共鸣。
西南民族大学“格桑花”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刘添林与服务地学生互动教学,她是“晚安计划”五位志愿者之一。
“这是通过‘一个人’,影响‘一群人’的故事,取名叫‘晚安计划’。”四川省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思奇介绍,这次学雷锋月活动,四川青年在志愿服务文化宣传形式上作了一次创新。这个项目以“晚安短信”的形式讲述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传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这份“晚安计划”邀请应急志愿者程明理、“绿色先锋”修宇鑫、党的理论宣讲志愿者刘宇超、志愿服务工作者张亮、“格桑花”研究生支教团刘添林5名具有代表性的志愿者,向通过微信公众号成功报名的两万余名青年志愿者连续5天发送晚安短信,短信内容是他们的志愿服务故事和心路历程。
“这是通过志愿服务文化引领青年、团结青年志愿者、发挥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作用的一次有效探索。”李思奇介绍,这个项目一推出,就在青年志愿者群体中收获了大量好评,许多青年志愿者自发通过朋友圈、微博等青年喜欢的渠道,分享收到晚安短信后的所思所想。
截至目前,活动已收到青年志愿者的回信超过1000条,回信的志愿者有高中生、大学生,也有社会组织志愿者。李思奇是项目的主创之一,他说,“‘雷锋精神’与时俱进,代代相承。今天,千千万万秉承‘雷锋精神’的青年志愿者,用实际行动又引领了更多青年。”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再到‘千千万万人’,‘晚安计划’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李思奇说,这些内容触发了青年志愿者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共鸣,也更容易让每一个参与者感受到志愿服务带来的力量。
(共青团四川省委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