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能“发光发热”吗?大伙儿给出了各种答案,“那可能坏掉了吧”,“应该会,因为一粒种子从播种到收获肯定是付出了东西,它肯定会承载一些希望在里面。”而在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李仕贵教授看来,“种子本身不会发光,但是我们要培育一粒好种子,背后就需要科技之光,这粒种子推广出去,形成新品种,给农民朋友带来效益,给国家带来粮食安全,这个热度就很大。”
作为水稻育种方面的专家,李仕贵教授领衔的团队围绕“重穗型杂交稻优异基因资源发掘与育种创新利用”开展了27年的研究。在3月28日上午召开的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第三届“四川杰出人才奖”颁奖仪式上,该项目荣获2022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项目的背后就蕴藏着一粒种子的“光和热”。
李仕贵教授说,“这个项目的突破首先在于资源,全世界有70多万份水稻资源,就需要现代技术与西南稻区的生态有机结合,来实现资源的精准评价。有了精准评价,其次就是考虑如何把这个优良资源所携带的基因聚合起来,如果用传统的方法时间长、难度大,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又建立了(高效)分子轮回育种新方法,能快速地将资源中的优良基因进行聚合,形成品种。”
目前,以这种新方法创制出的蜀恢498重穗型杂交稻骨干亲本,具有优质、粒重、抗病和营养高效利用的优良基因,以它为亲本还培育出了16个集重穗抗倒、优质抗病于一体的突破性国审新品种,其中F优498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超级稻。到2021年底,系列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6600余万亩,新增稻谷27.39亿公斤,节本增效63.78亿元。
对于此次获奖,李仕贵教授表示,“实际上,获奖不是目的,主要是因为我已经从事水稻研究30多年了,为广大农民朋友,为我们国家粮食安全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