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母牛没有足够的运动就容易难产,修建母牛运动场或适当放牧饲养等,可有效缓解这一问题。”11月3日-5日,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肉牛牦牛常见病岗位科学家左之才团队成员、四川肉牛创新团队疫病防控岗位专家马晓平副教授带领研究生,到广元市青川县、昭化区等地开展肉牛养殖与疫病防控技术的培训与指导。
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马晓平发现部分养殖户存在畜禽混养的情况。“家养动物,尤其是猫科动物,不能与牛、羊、猪、鸡、鸭、鹅等进行混养。”马晓平提醒,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定期对猫科动物投服磺胺间甲氧嘧啶片等磺胺类药物驱虫,可减少寄生虫的交叉感染和传播。此外,对寄生虫高发和多发的牛羊等动物还需缩短驱虫的间隔时间。
目前已进入冬季,畜禽养殖同样需要注意防寒保暖。“养殖户需要加强养殖场和圈舍的保暖性,同时,需要特别注意平衡好保暖和通风。”马晓平介绍,适当通风,可让畜禽避免患上呼吸道疾病。
“一旦发现牛有发烧、咳嗽等症状,要尽早治疗,精心管理。”马晓平进一步说,若出现该情形,可使用兽用头孢噻呋钠配氨基比林注射,也可用氟苯尼考注射液,同时联合兽用鱼腥草注射液,连用3-5天后,再观察其健康状态。若情况不见好转,可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在当地,马晓平还与广元市、昭化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人员进行座谈,就下一步开展肉牛养殖技术与疫病防控等事项进行了交流讨论。
近年来,广元市肉牛羊总体保持增长态势,规模化比重不断提升,生产水平逐年提升。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市出栏肉牛3.15万头、肉羊16.38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7%、2.2%,比全省平均增速4.6%、1.1%分别高出12.4、1.1个百分点。
广元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侯志乾介绍,随着畜禽养殖业规模扩大,保障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截至目前,广元全市已培育肉牛羊养殖专合社220多户,带动2.98万户农户和返乡创业人员发展适度规模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