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迎来新任务,站上新起点。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四川农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绿满山原”社会实践队于2022年7月15日前往成都中心城区天府艺术公园、望江楼公园、塔子山公园、清水河公园、锦城公园为代表的15个城市公园进行实地调研,科学测定成都市公园热环境指标,深入调研市民理想的公园建设意向。
走出理论 切身体会
真正做好一次具有研究性质的社会实践是需要思考的。原先,团队成员们在发放问卷时,存在目的阐述不明确以及无效沟通的情况,导致整个问卷填写的过程略显窘迫。一位逛公园的大爷,显然对我们的直接切入显出一丝疑惑,在看到我们拿出问卷后,摆摆手拒绝了采访。
这让我认识到,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放问卷的过程和我们设想的存在一定偏差,这让我想到在《城乡社会综合调查》这一课程中,老师提到的关于问卷访谈的“小技巧”,正好可以通过这次实践来检验一下。
在后阶段问卷发放的过程中,成员们开始与受访者摆起了“龙门阵”,以一种贴近生活的采访形式与遛狗年轻人、逛园大爷大妈们交流。队员们收集的信息不再局限于问卷上简单的选项,而是多了一些从附近居民真实感受出发的认知,特别是遇到了两位热情的小伙,针对公园使用感受与我们交流了大约半小时。在这些充满温度的采访中,我们意外发现了一些独特的角度,对实践内容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动手操作 提升能力
“通过这次调研才意识到实地定点测量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中途会遇到意外事件的发生,需要你及时想出应对策略。”团队成员在结束了一天的任务后发出感叹。
从实践开展前制定稠密的计划,在地图上为每一位成员确定所测点位,到开展实地的测量任务时,队员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奔走于负责测点,记录多种仪器的数据以及发放问卷。成员们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面逐渐形成自己的模式,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数据误差,体现真实的公园热舒适性。当遇到一些成员对仪器使用存在疑问时,对仪器掌握程度较高的成员积极录制讲解视频,线上及时解疑答惑,有效地保证了团队整体的效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实践是需要动手操作的,在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另一方面是要学会独立思考,正视问题和困难的存在,尝试去解决问题并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因此,现阶段我们能做的便是适时地走进实地,抱着学习和提升的态度,强化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忍耐高温 磨砺品质
在开展调研的这几天,成都白天气温高达三十七八度。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团队成员以半小时为间隔,在室外连续观测12个小时,这对于成员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在午间短暂的吃饭时间,可以发现成员的脸上都被晒的通红,多数都是大口喝着矿泉水。然而,面对这样的环境,团队成员并没有发出抱怨的声音,每个人都是在短暂的休整后,便立即投入到下午的任务当中。期间,团队碰到一个顶着烈日打理公园草坪的环卫大爷,令我们动容的是大爷在接受采访过后,不动声色地又开始了他的工作。暖心的是,成员见状,在结束采访时赠送了一个小型电动风扇给大爷,大爷也露出了感谢的笑容。
此次活动后,团队成员对热环境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有了深层次、直观的感悟,并在不断的实践中积极结合自身专业投身城市建设。活动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团队成员艰苦的付出,离不开成都市各公园对调研活动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坚持 不懈、用于挑战的团队合作精神。成员们真正体会到了暑期社会实践丰富的精神内涵,真正做到了将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自身专业,进而“受教育、得锻炼、长才干、做贡献”。
新闻链接:https://life.china.com/2022-08/18/content_147162.html?qq-pf-to=pcqq.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