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线蹲点采访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民生首先是就业,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学校、企业和有关部门要抓好学生就业签约落实工作。
采访主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延林 杨勇
仲夏的天气有些闷热。6月20日,提起前几天在上课高峰期排队等电梯时,一位教授从电梯里随人流出来,看见四川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川农大)动物医学院党委书记廖鹏,匆匆用手比了个1的手势,兴奋地说了句“我们班还有一个了”就擦肩而过,廖鹏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这个老师是把学生就业摆在心里了的。”
动物医学院是川农大的一张传统王牌,其动物医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毕业学生供不应求,一个毕业学生一般都有十多个岗位可供选择。企业为了招到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往往需要提前布局。放眼全校,据川农大招生就业处处长杜彬介绍,学校通过各种努力,为毕业生提供的岗位比平均约14:1。
困难和问题也同样存在,疫情导致2021年秋季校园双选会取消,2022年春季校园招聘先后暂停,慢就业、缓就业现象日益凸显。先后荣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的川农大,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强机制、速响应、优服务,千方百计拓岗位,精准指导促就业,经过上下齐心共同努力,今年就业总体情况稳中向好:30%以上毕业生成功升学,30%左右毕业生考录为选调生、公务员或进入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金融系统工作;30%以上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就业。
川农大在让学生就好业和好就业方面有何特别之处?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随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调研组来到川农大,就此进行采访。
毕业学生:
“在川农大实现逆袭”
6月20日下午2时许,在学校就业招生处小会议室,调研组视频连线正在德康集团参加岗前培训的胡博伦同学,本科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的他对自己的薪资待遇、工作条件感到比较满意,“薪水每月6000元起,食宿方便,与我最初的需求匹配”。
找到这样的好工作,胡博伦对学校很是感谢:“学校经常发布招聘信息,组织双选会,对我们进行就业辅导,学院领导、班主任都非常关心我们。我线上线下参加了很多场招聘,从中选取了这家公司,投出一份简历就成功就业。”
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朱嘉心长相甜美,是农学院农艺与种业专业研究生毕业,这次作为引进人才荣归故里。她是研究生考入川农大,本来怀揣着“每周去春熙路吃美食,看美女帅哥的想法”考进来,结果却是“三年就去了两次春熙路”,但她还是非常高兴,“我在川农大实现了逆袭。”
朱嘉心坦言,过去看到别人获得的各种荣誉,觉得离自己好遥远,来到川农大后,严谨认真的学习学术氛围让她迅速完成蜕变:入住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400余天,将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中的贮藏难题、种薯难题作为研究方向,先后获得202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21年省级优秀毕业研究生、2021年研究生优秀成果奖学金等多项荣誉和奖励,2022年带队参加“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科技小院大赛获得特等奖。成长得如此优秀,又怀揣服务家乡的梦想,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前来引进人才时,一切都顺理成章。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本科毕业后读研成为不少优秀学子的最初规划。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的陈秋悦成功保送南开大学保险专业,实现自己的梦想,她深深感谢母校:“学校的帮助贯穿整个四年。在新生指南里,给我描画了关键的职业生涯规划,让我明确目标坚定方向。大二开始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做牦牛保险科研项目,主持了一项大学生创新项目,培养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感恩奉献的心。”学习成绩、学术能力、综合能力突出的她成功保送名校读研,对今年的高考学子,她如此寄语:“早一点思考、规划,找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目标,其中可能要承担压力,但一定要坚持下去,就会取得自己满意的结果。”
知名企业:
“请多推荐几个学生”
1992年,知名跨国企业正大集团首次走进川农大校园招聘了七名大学生,畜牧养殖专业毕业的刘洪书名列其中,如今他已成为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副董事长。自这批同学开始,正大集团先后在川农大招聘1000多名毕业生,特别是近三年更多,并且增加了食品、机电、市场营销、包装、土壤化学等专业。正大集团在四川,也只在川农大赞助命名正大班。
猪价的涨涨跌跌、大起大落,蕴藏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如何抗风险做强产业?正大集团向全产业链养猪进军,从饲料、养殖一直做到食品加工、销售,在有效化解风险的同时,正大集团保持着稳定增长的规模。
“业务在扩大,可我们需要人才啊。有一年去川农大招一个水产专业的研究生,我亲自出马,还请研究生院一位副院长帮忙,忙了近三个星期才招进来。”6月21日,在成都市天府四街正大集团西南办公区,刘洪书谈起这事,还略显苦恼。
这个苦恼今年并没有减轻,“我们这个月想在川农大招30个养殖服务专家,来了就是科长,结果只招到8个。杜处长,你多给我推荐几个学生嘛。”刘洪书边感叹边向杜彬发出请求。
为什么正大集团对川农大学生“情有独钟”?正大集团西南区人力资源总裁叶永军坦言:“并不是因为刘董是川农大毕业的,而是我们都看到川农大毕业生的素质确实很高,普遍逻辑思维能力强、专业水平过硬、沟通能力强,吃苦耐劳,经过培训很快就能上手干好工作。所以川农大毕业生只要专业对口,是学生会干部或党员,不需要面试就可直接进来工作。”去年进入正大集团负责猪肉营销的川农大王婷婷,现在已升任部门副总。
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川农大的“用人大户”。该集团人力资源总监龚爽介绍,入读川农大德康班的学生可以到德康集团定岗和轮岗实习,有资深HR“一对一”为每名学生做职业规划辅导、企业优秀员工给学生辅导专业技能,还有中高层管理者为学生开展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和实训指导。
学校党委:
全方位服务促就业
春江水暖鸭先知。其实早在2009年,践行“兴中华之农事”初心的百年名校川农大就响亮提出“就业工作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并拿出实际行动,开先河推出“三个百万”工程,对促进就业进行奖励、支持学生当科研助理和创新创业。
这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渐趋严峻,川农大始终把就业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未雨绸缪,为促就业构建长效服务机制,抢前抓早,“我们是部署谋划早、目标确立早、指导落地早、招聘启动早。”川农大党委书记庄天慧强调。
通过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针对2022届毕业生,川农大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先后6次进行专题研究,第一时间落实“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庄天慧书记带队走访成都市人社局,吴德校长带队走访四川巨星集团;建立学校、处院、班级三位一体推进机制,每个学院设就业秘书专项负责;按需安排就业工作经费预算,不设上限;提前一年对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调研,夯实分类就业指导基础;提前半年启动2022届实习生双选会,促进实习—就业有效衔接。
为了开源挖潜,川农大面对专业间、行业间岗位供需不平衡问题,全员、全程、全方位开展搭渠道扩岗位行动:在川农大就业信息网、公众号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平均每周不少于200条;“线上线下”并行招聘不断线,今年4月在省内高校中率先开展双选周双选月活动;深化校地合作,促成四川各市州和广东、浙江等省市人社部门联合招聘30余场。
“为了稳就业,我们将就业指导关口前移,对大一大二学生实施‘就业启蒙蓄能教育’;对大三学生围绕求职应聘、考研升学、出国深造、公招公考、自主创业等不同就业意向,连续8年编印《毕业生就业指南》,引导学生提前了解行业就业形势,找准自身定位,做好就业准备;对毕业生分类开展升学指导、简历制作、求职礼仪、面试技巧等培训和能力提升活动;对原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就业困难等在岗位资源倾斜、经济扶持补贴、就业心理辅导等方面重点支持。”在杜彬看来,正是川农大细分类、强指导、敢担当,让每一个毕业生就“好业”,从而在高校就业中实现继续领跑。
原文链接:https://country.scol.com.cn/shtml/scncrb/20220705/v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