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读农报·夏粮丰收的四川贡献② ▏守护麦区安全 用粮“芯”隔断条锈病

2022-06-29 10:02:31作者:杨都 来源:小麦所 点击数: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都 文/图

“采集回来的小麦新材料已经分别脱粒登记保存,即将列入今年秋季种植计划,于今年 11 月播种,2023年春季作为亲本材料配制杂交组合。”6月8日,小麦育种专家、省农科院作物所朱华忠研究员告诉记者。

朱华忠口中的小麦新材料,是4月中旬在成都市温江区四川农业大学试验田与来自多家单位的小麦育种专家交流、探讨并选择到的心仪材料。

而在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小麦种质资源库中,常年保留着数万份的麦类作物种质资源。

这些资源,加上我省一代又一代小麦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川麦在我国乃至世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在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和野生资源利用方面,我省小麦育种工作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

产量创新 小麦育种水平国际领先

丰收首先靠品种支撑。近年来,我省科研单位选育出了以“蜀麦 830”“绵麦902”“川麦104”等为代表的突破性小麦新品种,具有产量高、抗性强、品质优等突出特点,多次创造高产纪录。

在今年的产量验收过程中,超100亩规模验收正成为趋势。测产面积超过100亩,得出的实际产量代表了一个区域的实际生产情况,一方面能够反映这个品种的综合抗性,也能反映这一区域良种良法配套的综合成效。

参加“大考”受到检阅的品种,自然是小麦界的“佼佼者”。其中,大邑县百亩“蜀麦830”平均亩产为456.2公斤,远超成都片区去年的小麦平均亩产315公斤成绩。而梓潼县百亩实收测产的“绵麦 902”平均亩产 486.7公斤。

作为近年来审定的优质品种,“蜀麦830”发挥了其出色的高产、抗性等优势。“今年成温邛一线的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发生都比较轻。”作为“蜀麦830”的培育者,小麦育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刘登才介绍,“蜀麦830”属重穗型,区试穗粒数48.7粒、千粒重50克。除了抗湿害、产量高外,在抗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方面,也有较强的表现力。

而“绵麦902”则出自绵阳农科院。“‘绵麦 902’是2019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品种,历经12年培育而成。”“绵麦902”培育者、绵阳农科院副院长任勇介绍,“绵麦902”具有丰产性突出、多抗性好、抗倒性强、品质优等突出特点,符合酿酒专用小麦原粮要求,是我省近年来育成的标志性品种之一。

在大邑县现代农业(粮食产业)园区,种粮大户万富旭 7000 亩小麦中,“蜀麦830”占到70%。“今年每亩增产20公斤左右。”从100余亩试点扩面到近5000亩,万富旭说,扩种的信心来自“蜀麦 830”在产量和抗病上的突出表现。

据四川天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蜀麦 830”近年来已累计推广辐射带动种植超过 200 万亩,是我省极具影响力的品种之一。

受益于好品种的,还有广汉市连山镇锦花村种粮大户冷辑龙。5月中旬,该村的百亩规模小麦测产,亩产突破600公斤,创下西南麦区新纪录。冷辑龙种的品种是省农科院培育的“川麦104”。

“蜀麦830”“绵麦902”“川麦104”等为代表的突破性小麦新品种,为粮食稳产增产发挥了四川粮“芯”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评价,“四川小麦能在生育期偏短、气候不利条件下实现高产,说明四川小麦的育种水平国际领先。”

专家组在梓潼调研新通过国家审定的蜀麦133生产。

抗性显著 种质资源中筛选优质基因

“在今年大面积推广的品种中,基本不见条锈病,极少量田块有蚜虫发生,总体评估今年病虫害发生情况较常年偏轻。”刘登才告诉记者,病虫害轻,除了天气、防治到位等原因,离不开我省小麦品种的“超强抗性”。

4月,1000余份小麦材料正在西充县义兴镇武显垭村接受小麦条锈病抗性检验,这是我省小麦育种在抗性方面前行的一个画面。“如果在诱发株影响下不发病,那就可以筛选抗性材料。”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麦类作物四川创新团队病虫害防控岗位专家、省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夏先全介绍,在四川小麦品种审定中,品种条锈病抗性是硬性指标。抗条锈病品种在四川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也使得条锈菌没有了足够的可侵染寄主,从而阻拦条锈菌随着高空气流东进,危害全国其他麦区生产。

夏先全(右)介绍小麦条锈病抗性。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四 川 审 定 品 种 中 ,“ 蜀 麦1868”“蜀麦133”“川麦98”“川农32”等多个品种均含有丰富的条锈病抗性基因。

“在全国范围内,四川的小麦生产在条锈病防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工作开展及取得成效值得肯定。”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给出高度评价。

“全川种植的小麦,100%是本省自培品种,有些品种还辐射了整个西南麦区。”省农科院副院长、育种专家杨武云自豪地说,“在小麦上,我们完全不存在卡脖子的情况。”

5月下旬,农业农村部公布176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小麦品种,其中,我省“蜀麦133”“ 南 麦 941”“ 川 糯 麦1456”成功跻身“国家队”。“通过国审,意味着这些品种适应性广、稳产高产、抗病性优等特性和潜力得到认可。”长江上游区小麦国家区试负责人、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伍玲介绍,“十三五”至今,我省已有8个小麦品种通过国审。

“近年来,随着全省小麦种植大户越来越多,规模化种植不断发展,品种的抗性、丰产性、品质越来越受到重视。”刘登才介绍,这些优质品种在丰产性和抗性上的表现突出,在让种植户和小麦专家省心管理的同时,也为保障粮食稳产增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数 读:川粮“芯”

●四川农业大学共拥有3万余份麦类作物种质资源,除中国种植资源库外,这里是拥有麦类物种资源最多的地方。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拥有近2万余份麦类作物种质资源。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常年保存5000余份麦类作物种质资源。

●“十三五”至今,我省共有8个小麦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近三年,我省共有60余个小麦品种通过省级审定。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优秀标兵】何强:从“数据侠”到“土专家”的追梦之旅
    【优秀标兵】何
  • 【优秀标兵】何强:从“数据侠”到“土专家”的追梦之旅
    【优秀标兵】何
  • 【教思广论】建城学院开展无人机航测应用技术培训
    【教思广论】建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