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结合学院工作实际,在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中,通过“艺术介入”,引导师生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主战场,精耕细作,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
以“非遗文化”为切入点,精准培育“选苗”
“如何以高校的艺术力量驱动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的创新、传承和保护,助力乡村振兴?又如何在产学研背景下激发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在非遗实践中的培养?”近年来,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理论研究,致力于非遗文化资源与当代艺术的融合,开设硕士课程《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带领学生深入考察非遗文化,引导学生立足川渝地区,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农业大学艺传学院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而非遗则成为艺传学院如今开辟的一条新的路径。现有非遗课程考察培养基地8个、培训学生参加非遗创作1000多人,开创名家教学“美育大讲堂”讲座项目,邀请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苑利指导学生。艺传学院先后与四川11个区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旅游局,12家传媒、农业企业以及17所高校开展务实合作,开展“雅安藏茶、石棉尔苏木雅文化”等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共建“荥经黑砂”“孔坪竹编”等文化研究中心,举办“安岳柠檬”“家在荥经”等文创大赛;连续三年举办非遗考察作品展,带领学生赴四川绵竹、邛崃、仪陇、自贡等地,学习瓷胎竹编、荥经砂器、年画、剪纸、扎染等非遗文化的创作技法,在此基础上创作出600余件作品。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思践悟,帮助学生形成多元化设计观念及切身领会“匠心精神”。
“把所学知识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农村社会实践,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薛治伟在学院乡村振兴专题会上说道。学院以农业文明生态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设计为研究思路,10余项非遗文化研究项目获批四川省教育厅立项、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国(境)外高端人才引进项目,《东方古堡—魅力羌寨》、《藏彝走廊牧业文化遗产的发掘利用与乡村振兴研究》分别获国家艺术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在这些项目中,学院教师们通过梳理、研究当地民族特色、民间元素与人文活态,利用举办艺术展等多元艺术形式,激活了当地文化活态,促进当地在文化与产业方面的创新。
“我们是川农大的艺传学院,不同于专业类艺术或传播学院。学院要发展,一定要紧跟着国家、四川省还有学校的农业项目需求走,积极去思考我们能为乡村振兴,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传播做些什么,并加以实现。”艺传学院班子对学院要怎么走这一方向问题上保持着高度统一。
以“农业品牌”为立足点,聚焦乡村产业“育苗”
“我希望用专业服务农产品,走进乡村,讲述新时代农民故事,让创意走进市场以艺术助力乡村振兴。”这是由四川农业大学承办的首届“蚕丛杯”四川省家庭农场品牌创新创意大赛暨四川省大学生农业创意设计大赛总决赛答辩现场的一幕。今年,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将在省农业厅、省教育厅以及团省委联合指导下举办“蚕丛杯”四川省家庭农场品牌创新创意大赛颁奖及展览会。从2017年首次举办“四川省农业创意设计大赛”,到如今已成为盛会的“蚕丛杯”,既是艺术与传媒学院践行立德树人、强农兴农使命的真实写照,也是艺传人以设计为切入点,介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事业,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思维、新路径、新业态,探索“政府搭台+乡村出题+高校答卷+成果落地”的社会服务实践之路。
四川省省内农产品种类繁多,但有产品无品牌、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的问题确实比较突出,从而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助农增收效果不明显,针对这一问题,川农大艺传学院积极进行产学研教学新探索,将四川农业大学对口雷波县当地涉农实际项目引入《包装设计》、《品牌形象设计》等课程,课程组老师积极指导学生重点围绕“雷波脐橙”等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命题进行品牌形象设计、农产品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创作,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好的包装设计是另一种形式的推销员,它能够对产品的销售起到巨大作用。”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陈坤说道。
五年来,四川农业大学艺传学院师生先后深入凉山州、广安市等地开展区域公用品牌策划与推广;依托四川农业特色品牌开发与传播研究中心面向全省发布70余项课题;策划两届四川农业品牌发展论坛;举办“蚕丛杯”“射洪杯”等省级专业竞赛6场,已服务四川雅安、安岳、射洪、泸县等多地,汇聚30余所省内外高校近万名学子以及上百家农村小微企业积极参与学子们累计创作各类涉农品牌形象设计、产品包装设计超过1000余项,用实际行动服务省内各区县农业经济发展,助力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以“人才培养”为着眼点,重在实践“墩苗”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四川农业大学专业修炼途中的艺传学子,技能水平提升明显,在国内外专业竞赛中获全球金奖2项,全国金奖16项、银奖45项、铜奖46项,相关赛事获奖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川第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获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艺术与传媒学院通过打造“艺村艺品”社会实践品牌项目,开展“艺绘川农·时代振兴”为主题等主题艺术实践活动30余场,在实践艺术点亮乡村过程中,彰显学院强农兴农使命担当,不断深化学生“三农情怀”。
川农大艺传学院通过以赛促教、以展促学的教学模式,让大量实战项目进课堂、命题进比赛、项目进毕业设计,通过大量赛、展的实践锻炼,让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炉火纯青。每年初夏,艺术传媒展厅一场展现艺传学子灵魂创意的大餐——毕业设计作品展在此盛大开幕。不仅如此,艺传学院带着作品参加“天府红谷•创意集市”进行巡展,其中每幅作品都体现了艺传师生对乡村振兴的探索和理解,对技能极致的追求,为学生提供施展的平台。“一旦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市场上、展览上获得肯定,那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越来越强。”四川农业大学艺传学院院长张丽君说道。
毕业生肖佩今年在老师指导下紧扣“乡村振兴”主题完成了对《场所精神视阈下成都市近郊农业观光园入口空间景观设计探究》的毕业设计。她表示,作为一名艺术专业的学生,刚步入大学校门时,觉得自己的专业和“三农”没太大关系。但在艺传学院这几年学习以来,无论是思政课、专业课还是实践活动中,学校和学院老师注重“三农”情怀的培养,能够全方位感受到农业企业中人才支撑的重要性,对未来农业发展趋势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就业方向。
新闻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8105598882642942246&source=share&cdn=https%3A%2F%2Fregion-sichuan-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1c05a8ebdac0a885810006&share_to=copylink&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1&ptype=0&item_id=1810559888264294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