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声)中国粮,稳产保供看开局丨丘陵高原山地占97%,四川粮食丰收靠什么

2022-05-24 16:46:42作者: 来源:生命科学院 点击数:

  

中国之声一线调研《中国粮,稳产保供看开局》,以2021年全国粮食产量排名前十的农业大省为样本,剖析当前形势下,如何继续发挥政策和作物优势,孕育农业新生机。今天播出《巴蜀大地的丰收计划》。

进入“双抢”时节,四川一片热火朝天

在全国粮食产量地图上,四川省是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全国大豆生产大省;同时,又是全国粮食消费、转化第一大省和调入第二大省。实现产需平衡,四川重任在肩。继2020年时隔20年突破700亿斤大关后,2021年,四川省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716.4亿斤,是全国8个增产10亿斤粮食的省份之一。“七山一水两分田”,在这片山地、高原和丘陵面积超过97%的土地上,如何建设良田、推广多元种植,成为稳产保供的破题之道。

进入5月,四川盆地最繁忙的“双抢”时节到来了——小麦收完,就要赶紧种下水稻或其他耐旱作物。

最忙的“双枪”时节:收完小麦开始水稻种植(巴中台施政供图)

成都崇州隆兴镇合作社村民何卫东说,每亩小麦产量预计比去年多了100斤,“现在是全机械化,今年麦子的长势好,产量高,价格又好。”

小麦收完,巴中市巴州区三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经在地里种上了玉米,这几天,又在行间套种了大豆——播种机开进田里,开沟 、排种、覆土……合作社负责人王茂全算了笔账,农机耕种一亩地,成本能比人工省上一半。“以前种一亩土地,如果用人工背、挑、种,大概12个人一天才能种一亩,光人工费最少得1200元。现在用半机械化种,一亩地也就是5个人左右。”

半机械化种植后,仅需要一半人工成本(王茂全供图)

藏粮于地:高标准农田建设 丘陵山地换新貌

地处西南的四川,除成都平原外,其他种植地区多为丘陵山地,耕地质量差、基础设施条件薄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牟锦毅说,提高粮食产量首先要在耕地上做文章。“四川既是农业大省、产粮大省,同时也是人口大省和粮食消费大省,四川实现了粮食总体自求平衡,但也存在一些结构性的缺口。我们必须树立大的粮食安全观,特别是优先保障种粮用地,建设好高标准良田,同时强化耕地环境质量的保护,加强种业和粮食的科技创新。”

土地整理后规模化种植成为可能(王茂全供图)

以前零散的地块全靠人工耕种,机种、机收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王茂全回忆:“以前条件太差了,丘陵地带,高的高、低的低,田太小了,都靠人工背、挑,根本就没有路,种一亩水稻,全都用人工去收割,背回来还要晾晒。”

以往靠人工播种,费力成本高(王茂全供图)

2011年,《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和《四川省高标准农田验收认定办法》正式印发,要求建设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无污染,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牟锦毅解释,四川大部分耕地都在丘陵山区,所以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更高。

四川达州高标准良田(达州融媒供图)

牟锦毅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实现生产能力的提升,内涵是在耕地地力提升方面。比如土壤有机质低的区域增施什么样有机肥等,保证改造以后的地力不下降,逐步有提升;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强化工程建设与农机、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中型、小型机器能够进去;加强耕地地力提升的科技创新,探索一系列适合四川的农田建设制度化、机制化的研究。”

巴州区被列入了四川省100个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县名单,2010年从浙江回乡承包土地搞合作社的王茂全,很快尝到了甜头。“假如全靠我们合作社出钱整理土地,等我老了本钱也收不回来。当地政府给了一些政策,前期土地给整理了,所有的机械都能下田,耕作道全都弄好了。假如(农户)自己不能种,通过集体整体流转出去,让我们合作社来承包土地。去年我又多包了300多亩,开始机种、机收。”

小田变大田 农机水平大大提升(巴中台施政供图)

零星坡地,被整理成平整通畅的梯田;小田并大田,水渠修到地头。规模化种植成为可能,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大大提高了,这意味着,种田容易了,成本下来了,收益能跟上了。达州市粮食产量已经连续九年稳居四川省第一,稻田蓄水、排水,一直是困扰当地农户的难题。达州市达川区万家镇迎风村的种粮大户王正宣说:“没整治之前田没有水沟,排水的时候全部就往田里冲了。整改了以后,像这块田,去年种的油菜,每亩增产50斤左右。”

藏粮于技: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全国推广

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稳产保供,四川省打出的另一张牌是提高现有耕地的利用率,推广多元化种植。2022年,源起四川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并在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广。

中国对大豆的消费十分旺盛。牟锦毅说,尽管四川省老百姓有种植大豆的习惯,但大豆单产水平低,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一直都是利用边角田地零星种植,“四川是典型的‘三季不足,两季有余’这么一个温光条件,种三季,光热条件不够,但是种两季好像又浪费了一点。四川农民历史上就有小麦、玉米、红薯套种,也会种点大豆,但是我们是丘陵地,一般都是边角地套种,产量低,光热利用效应也没有充分发挥好。”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刘江供图)

四川农业大学多年以前就开始探索如何能让耕作模式更科学?拿出的解决方案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与循环利用”。团队青年教师、博士生导师刘江解释:“红薯种也麻烦,收也麻烦,市场需求也不行;最严重的是,玉米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化肥高投入的作物,红薯也是耗地的作物,‘麦玉薯’搭配起来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不断下降。我们当时考虑,是不是可以在四川丘区把红薯改成大豆,其实,大豆除了有经济收益以外,它的根瘤还有很好的固氮作用,这对于土壤肥力的维持、水土的保持都有比较好的效果。”

科研人员还培育了适应套种的大豆新品种——夏大豆,5月中旬播种,10月中旬收获。四川的大豆产量从20年前的十名开外,跃升至如今的全国第三。

刘江说:“传统的单行间套种,玉米对大豆遮阴非常严重,几乎没有产量优势。而两行玉米搭配2—6行大豆这种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大豆之间的间距至少要维持到60公分,玉米大豆光合作用都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它的行距拉宽了,我们就把它的株距缩小,这就保证它的密度,群体产量就有保障了。这种带状种植,农业机械也能进去了。包括四川的丘陵山区这些地方,我们的种植模式能维持玉米的产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技术优化,增加100到150公斤的大豆,一亩地就相当于产出了1.5亩地的粮食。”

2021年,全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达到700多万亩,2022年,农业农村部安排四川实施310万亩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占全国任务的五分之一。

王茂全的合作社920亩土地中,拿出了621亩做套种,“玉米种上之后套种大豆,第一个地里不长草;第二个,大豆、玉米收了过后,就可以种点小麦也可以种土豆,反正地里就没有空闲的时候。”

王茂全的果林里也在尝试套种技术

地形崎岖的四川,不少农田曾是“望天田”,属于“靠天吃饭”。如今,“弯腰躬身耕作难”正成为历史,站在高处俯瞰,梯田层层叠叠,种满水稻、玉米、大豆……一片葱茏。粮食种植面积要稳、产量也要稳,怎么稳得住?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肖小余说:“目前来看,我省粮食生产情况总体较好。下一步,为确保完成全年粮食扩面增产任务,我们将落实好惠农政策;组织开展好农资、农技、农机和助耕帮扶等‘四个服务’;着力推动川粮结构优化提升等重点工作……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巴州区三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茂全:现在全都是套种,包括机收这块我也全都弄好了。今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增长20%应该没问题。

四川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江:今年是全国大面积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第一年,要示范推广1510万亩,能够把示范做好,带动当地农民真正看到效果,高标准完成推广任务。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肖小余:向撂荒地要粮、向科技要粮、向种粮大户要粮,今年全省粮食产量710亿斤,这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新闻链接: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973293096408970930&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track_id=9ff31c76-97f0-439f-8bbb-cbdca3faef0c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大学科技园二期暨学生宿舍建设项目开工
    大学科技园二期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