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一场火热的青春实践之旅,逆寒流而上温暖全川。
来自四川省内外各大高校的2.8万余名川籍返乡青年学子,带着青春、活力与梦想,投身四川省2022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将小我融入大我,在基层磨练本领,把青春奉献家乡。
因需设岗,就近就便选择岗位
组织动员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是本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宗旨。
活动中,团省委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发动,各县级团委充分发挥“生源地”优势,因需设岗,在全省183个县区广泛募集岗位,通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平台实时发布,返乡大学生们在平台上就近就便选择岗位,快捷完成双向选择。

开展红色宣讲
“我将以青春之我,投身家乡建设,让青春之花绽放在每一个需要我的地方。”这不仅是一次逐梦的实践活动,更是一堂生动的互动思政课。
在政企实习、兼职锻炼、文化宣传、环境保护、疫情防控、春运服务、社区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提升社会技能、加强社会融入,在感受国情、省情变化中增强服务人民、回报家乡的责任感使命感。

助力疫情防控
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就读的川籍学生刘远,在遂宁市安居区横山镇政府参加实践,他说:“这次实践,让我进一步感知家乡、助力家乡,也明白了乡村的变化和发展进步离不开每一位基层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积极锻炼,展现学子青春风采
在四川学联的号召下,参加实践的学子们在工作之余,还拿起手机拍下最鲜活的实践Vlog视频,动动笔尖写下满载温度和热度的随笔日记,分享实践中的收获和感动。
像刘远一样参与政企实践的同学还有很多,在通川区北山镇政府,乐山师范学院学生张榕跟随工作人员下乡入户、走访调研、开展知识宣传;宜宾学院罗秀玲同学在古蔺县二郎镇政府,每日与新闻稿打交道;四川传媒学院学生李凤鸣兼职梓潼县汇智公司团总支副书记……他们深入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承担具体工作,在党史学习教育、政策解读、新闻宣传、疫情防控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参与新闻报道
“骑着车在大雾弥漫、寒风凛冽的路上提心吊胆狂奔的我还在为刚刚的赖床懊恼不已。”早上七点半,当大家还在温暖的被窝中享受惬意的寒假时,四川农业大学的叶颖丹已经赶往南充市营山县疫情防控集合点,她需要协助完成返乡人员核酸检测和信息登记。整整一上午,尽管手冻得通红、脚站的酸软,但她毫无怨言,“虽然做着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能够和众多一线防控人员并肩作战,我感到很荣幸、很骄傲。”
这个寒冬,许许多多的“红马甲”走向疫情防控一线,排查风险、引导秩序、推广健康码、驻守督导点等等,他们在平凡岗位中,尽显青春担当。
双向成就,充实基层工作力量
本次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做精做细公益服务、志愿活动和文化宣传等工作,还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
寒假期间,由西南交通大学8名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组成的调研小队走进了自贡市沿滩区九洪乡,搭建乡村留守人群心理健康辅导“彩虹桥”,探索乡村基层治理新模式。实践期间,他们不仅深入调研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需求,还特别组织了一场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活动,策划开展了绘画和“大风吹”“心有千千结”等拓展游戏,全面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对心理健康方面学习的兴趣,也呼吁全社会进一步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街头实践调研
大学生们用青春正能量温暖家乡,同时也被工作中的点滴温暖着。
在团甘洛县委参与实践的西南医科大学学生阿力木惹,深度参与了春运志愿服务活动,返乡农民工的笑容深深触动了他:“他们的面容,夹带着些许灰尘,泛着一丝丝皱纹,我似乎看到他们过去一年外出务工的艰辛和苦楚,当我帮他们搬完那些装满年货的蛇皮口袋后,看到他们上车后露出的那些微笑,我感觉心里很暖。”
在本次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全省多地团委结合工作实际,公开选聘优秀在校大学生担任兼职团委副书记,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通过“在校‘线上’协助开展工作与在家‘线下’直接参与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切实参与进基层团委的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充实了基层团委的工作力量。

参加活动策划
大连海事大学学生赵治涵一直是公益爱好者,他积极响应“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成功竞聘为攀枝花市东区东华街道团工委兼职副书记。赵治涵先后多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了一次基层社区治理,开展了一次青禾计划,策划了一次文化活动、一场主题团日活动以及一次党史主题教育宣讲,自身工作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也为所在团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
瞄准常态,持续助力家乡发展
除了线下实践,四川学校共青团还积极推动“互联网+社会实践”,引导青年学子们通过网络平台,常态化开展“云组队”“云调研”“云实践”等活动,持续助力家乡经济社会发展。
据团省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2021年暑假期间,“返家乡”活动在全省13个县区进行了试点推广,地方团组织和返乡学生参与积极,反响热烈。寒假期间,活动在全省183个县区得到全面推进,四川提供岗位数、招募人数、报到人数均位居全国第3。
下一步,四川共青团将把“返家乡”作为“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延伸,推进“返家乡”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机结合,持续优化实践模式,拓展实践内容,着力引导学生们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断提升实操能力和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更快更好融入社会,反哺家乡。
(团省委供图)
新闻链接:这个寒假,2.8万余名“返家乡”学子在四川各地参与社会实践 - 川观新闻 (scol.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