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逛完家庭农场,还在用塑料袋提土鸡蛋,用大纸箱装猕猴桃?这些都太low了。12月10日,首届“蚕丛杯”四川省家庭农场品牌创新创意大赛暨四川省大学生农业创意设计大赛进入激烈的决赛阶段,最终入围决赛的学生团队带来了33组创意作品,围绕家庭农场品牌、包装、营销策划方案等六个小项展开激烈角逐。其中:在外包装的展示、答辩环节,一个个独特的外包装设计展现在现场的专家、农场主、媒体评审团面前,让人眼前一亮。
学生们天马行空的创意和农场实际需求相结合,给家庭农场如何创意设计品牌、优化外包装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而农产品外包装就像是家庭农场的“脸面”,但由于创意设计较为主观,用户“众口难调”,这在包装设计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结合家庭农场从业经历,就我个人而言,更加偏好风格简约、能突出农场特色的包装,要易于制作,便于装货卸货,以满足大批量农产品包装、运输的需求。”作为本次大赛的参与主体,汉源县果之音家庭农场主郭先义这样说。
“包装设计应根据用户需求有所区分,有的个性化订单,确实需要精美的外包装,但成本要高一些;但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大路货,包装成本最好降下来,我的农庄种植了大量的猕猴桃,如果包装成本超过了猕猴桃本身的价值,这类包装就不划算。”眉山商氏活悦农庄主商文彬表示。
为了让学生们学会“换位思考”,大赛明确设定了调研环节,要求学生团队通过前期摸底调研,了解市场的实际需求,这其中就涌现出不少“积极分子”。
四川农业大学的阴乐团队在决赛环节带来了“蔬香鹅”时尚包装套件,团队在设计之初就对市场进行了摸底,阴乐在创意陈述时介绍称:“本次创意包装选题对象为广汉市金轮镇羽航家庭农场,通过前期调研,发现农场包装存在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我们也对农场同类包装进行了调研,调查对象集中在18-40岁左右,发现他们最在意的是食品包装是否保鲜保质,其次就是美观、材质健康、简捷方便实用等。”
最终,因为对市场口味把握较为精准,阴乐团队的创意理念得到评委认可,其包装设计成功夺得了政府奖项三等奖。

专家评委“有话要说”
“因为猕猴桃特殊的储运需求,需要特殊的包装结构,所以你这款包装总体还是不错的。”在决赛陈述答辩环节,西华大学参赛者赵宇佳团队为简阳市三合镇利丰家庭农场带来的“小猕家”红心猕猴桃包装设计,采用了盒型牢固的正三扣底手提盒,包装材质采用硬板纸做盒身,特种纸进行裱装,采用四色印刷工艺、外覆压膜,提升质感的同时,更易于推广,得到了专家评委、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文化产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谢梅的赞许。
不过,谢梅也认为,这款外包装全部采用国潮风插画的形式,感觉特色不太鲜明,将有的包装换成家庭农场的照片可能广告效益会更好。
“另外还要考虑产品特性,这款包装与猕猴桃的结合弱了一点。”成都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马涛这样点评到。
“受欢迎的家庭农场包装,其实有章可循。”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张丽君介绍,本次大赛在综合了专家、农场主、市场消费者的意见建议,创新提出了家庭农场包装的评分体系,按设计定位、设计创意、视觉表现、现场陈述等几个方面评定分值。主办方将“包装设计满足保护产品、方便运输携带、利于销售等基本功能”纳入评分标准,就是希望学生们重视外包装的实用性,另外,包装的设计表现到位,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也很重要,这也是学生们的强项。

农场主感觉“很受用”
据了解,首届“蚕丛杯”吸引了全国15个省、32个市、86所高校参加,以简阳、广汉、彭山、汉源的61个家庭农场为对象,征集创意设计作品共计2104件,涵盖品牌、包装、营销策划方案等六个类别。入围当天总决赛的33件作品,角逐出政府奖项一二三等奖以及全场创意大奖。学生们的创意设计别具一格,也给在现场的农场主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学生们的创意设计色彩很丰富、外观也精致美观,许多作品的理念也比较超前,很多包装与产品本身特点结合较好,与个性化的市场需求相吻合,最重要的是,让我们了解了当前年轻群体对农场品牌创意设计的偏好。”广汉市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会长、广汉市好耕夫家庭农场主吴春说。
“当然,一个好的创意设计,也要经得起市场检验,下来争取与表现突出的创意团队合作,把创意理念应用在农场当中。”郭先义说。
简阳市涌泉镇鼓楼山生态家庭农场负责人黄松林此番也是带着“任务”而来,他准备和父亲一道,从学生团队中发现好的苗子,“借智借力”,为农场的柑橘设计出好的品牌标识和外包装,“学生选手们的想法,其实有很多可借鉴的地方,但前提是要与农场实际需求结合,希望能够从中发掘出能够长期合作的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