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我省这项种植技术如何助力全国大豆增产?

2021-10-24 19:43:49作者:杜铠兵 文/图 来源:农学院 点击数: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十亩田理论亩产达154.7公斤,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122.3公斤。”经过现场专家组对仁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5个大豆测产点进行验收,得到了这组数字。出人意料的是,这个与我省净作大豆生产水平相比也算高产的数据,竟是在已经实现亩产569.63公斤玉米的田块上增产而来的。


专家组现场测产

10月20日至21日,由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主办,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承办的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现场观摩会在我省举办。来自全国多地的专家深入眉山市仁寿县,自贡市荣县、贡井区大豆生产一线,调研考察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我省推广应用情况。

什么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记者在田间看到,在呈带状分布的金黄的大豆植株旁,还能看见部分就地还田利用的玉米秸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2行玉米、3行大豆带状套作的密植模式,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在仁寿县的测产现场,国家大豆产业技术岗位科学家、四川省大豆协同推广技术首席雍太文教授介绍道。

雍太文(左)向参会代表介绍该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稳粮增豆,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实现“一田双收”,这项技术又是如何做到的?在当天的测产观摩会上,四川农业大学杨文钰教授与参会代表进行了技术培训和座谈。据他介绍,多年来通过完善选配品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的核心技术,配套营养调控、全程机械化、病虫草综合防控技术等,该种植模式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并制定了相关技术指导意见,组建了专家技术服务团队。

配套农机展示

玉米大豆争地矛盾是长期困扰我国粮食安全的一大难题。在稳定玉米生产基础上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提升大豆自主供应能力,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势在必行。“加大对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2020年,该技术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21年,省农业农村厅将大豆列入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加速推动该技术推广应用。

据了解,目前我省已在遂宁、眉山、自贡、南充、巴中、达州等市进行了百亩高产创建和千亩示范,“玉米亩产550公斤、大豆亩产150公斤,亩均新增利润460余元”的目标已在多地得以实现。

荣县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现场

在贡井区成佳镇,漫山遍野金黄色的大豆装点出浓郁的秋意。农户正在进行田间管理,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做着最后的准备。“大豆过去在我区只是在田坎土角零星种植,不成规模,效益低下。”而据贡井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区套作大豆达到9.6万亩,占到玉米(高粱)栽种面积的85%左右。通过规模化推广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该区连续多年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大豆也成为了当地秋粮生产的主导产业、农业靓点之一。

不仅仅是四川,在山东、河北、甘肃等地,众多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等规模化经营主体都对该模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尝试应用。记者了解到,仅2020年全国就有20个省市自治区近50个点开展了示范。专家与地方农技部门测产表明,带状复合种植玉米产量与当地净作玉米产量相当,亩产500至800公斤,带状间作大豆亩产80至130公斤,带状套作大豆亩产120至170公斤。

韩天富(中)在贡井区考察大豆示范田块

“没有想到,在西南丘陵地区,还可以看到这样集中连片、高产高效的大豆。”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天富在实地调研了此次观摩会的多个示范田块后,对该技术在我省的推广应用表示了高度的肯定。他指出,该种植模式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社会效益突出,值得在全国适宜地区广泛推广。

新闻链接:https://cbgc.scol.com.cn/news/2284102?from=iosapp&app_id=cbgc&app_id=cbgc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大学科技园二期暨学生宿舍建设项目开工
    大学科技园二期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