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玉米+大豆 一亩田种出两份收益

2021-06-11 15:22:53作者: 来源:农学院 点击数:

  

技术培训会现场。

玉米套作大豆示范点。

“这么密,能结出玉米?”6月8日,在遂宁市安居区石洞镇双祠堂村,现场人员在参观奉光荣家庭农场种植基地时,纷纷发出疑问。

“不仅能结玉米,并且能够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正当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雍太文讲解时,播种机穿行在玉米带之间,播下今年的大豆种子。这是当天,由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与四川农业大学联合主办的四川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及机播现场观摩会的一幕。

而此次会议围绕的主题,就是被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推荐为四大粮食作物绿色增产技术之一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该技术目前在西南、西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和东北的 20 个省、市、自治区得到推广,面积达800余万亩。

玉豆共生

“为什么传统玉米大豆间套作高产难?这跟品种不配套有很大的关系。”雍太文在当天的培训会上说,传统间套作系统中往往不是大豆抢了玉米的肥,就是玉米遮了大豆的光,导致两者在田间成“一山不容二虎”之势。

因此,株型紧凑的玉米品种和耐荫耐密的大豆品种就成了最佳搭档,如实际生产中表现良好的“仲玉3号”“成单30”等玉米品种与“南豆25”“贡选1号”等的搭配。带状复合种植下高低位作物协同利用光能,实现了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

让前来参观的人员感到怀疑的,在于其紧凑的株距。为了保障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的采光,玉米带和大豆带之间的间距要求达到60厘米,此时要想保证每亩田的玉米株数不减,就必须压缩株距。“我们相当于把两行玉米种到一行上了。”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王小春介绍,通过缩株保密,每亩玉米株数依然保证在3660到4000株。

玉米和大豆的和谐共生,让“鱼和熊掌”兼得成为现实。经过近20年的研究,杨文钰教授团队不断完善配套技术,实现玉米亩产 550 公斤-700公斤,套作大豆亩产130公斤-180公斤,间作大豆亩产110公斤-130公斤,每亩产值增加 400 元-600元。该技术也得以连续11年入选国家和我省主推技术,2019年被列入“国家大豆振兴计划”,助推四川跃升为全国第四大大豆生产省。

减肥增收

“这是大豆专用肥,这是玉米专用肥……”直到此时,大家才找到密植条件下玉米和大豆高产的一个关键因素——专用肥。据肥料公司相关负责人现场介绍,该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共同研制出适合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大豆专用肥。“玉米肥氮含量高,而大豆本身有固氮作用,所以配方中氮含量相对较低。”

“光是氮肥,每亩就能节约近 17 元。”雍太文告诉记者,多年的试种发现,带状复合种植可以减少土壤流失量和地表径流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20%、土壤总有机碳增加 7.24、作物固碳能力增加18.6%。而利用大豆的固氮功能,通过根瘤固氮每亩减施纯氮4公斤以上。

生物多样性、分带轮作和小株距密植的模式则降低了病虫草害发生,加上绿色防控手段,农药施用量减少25%,用药次数减少4次-5次,有效控制了面源污染。

“一定要搞机械化。”作为该技术的首创者,杨文钰强调,实现高效增收的另一个关键,就在于机械化。带状宽行的种植模式,使得播种收获机具的通过性与作业效率得到提高。再加上与农机公司联合研发的专用播种机、收获机等一系列设备,播种、田间管理与收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然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特殊模式,高密度、集中施肥量大的特点,也为进一步提高机械化率提出了挑战。“实现变量播种,精准喷施药肥,做到低损伤、低损失的高效机收是下一步的趋势。”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张黎骅一直致力于该模式下农机的研究和改进,他认为,随着农机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模式的生产效率和生态价值还有更大的空间值得开发。

新闻链接:https://country.scol.com.cn/shtml/scncrb/20210611/82096.shtml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大学科技园二期暨学生宿舍建设项目开工
    大学科技园二期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