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进入枯草季节,牦牛吃什么?吃“罐头”

2020-10-22 15:27:53作者:杜铠兵 来源:农学院 点击数:

  

封装中的罐头。受访者供图

近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川牛羊(畜禽饲草)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方案提出,我省将推动饲草生产体系、加工体系、经营体系不断升级,全面提升全产业链综合生产能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10月19日,记者从四川农业大学获悉,由杨文钰教授领衔的青贮玉米-豆类带状间作种植技术于16日在道孚县八美镇试验示范点经专家组现场测产验收,获得成功。这为解决高海拔地区牧草生长量与饲料均衡性季节需求间的突出矛盾,破解草食牲畜冬春季饲料短缺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触目惊心,每年约15%的牦牛饿死

“我曾经亲眼看到沿路都是死去的牦牛,场面非常惊人,也令人痛心。”回忆起三年前参与这个项目的契机,四川农业大学生态农业研究所刘卫国教授依然记忆犹新。他介绍,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牧草生长量与饲料季节性均衡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导致牦牛始终摆脱不了“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

根据初步统计,在甘孜、阿坝等深度贫困地区,每年约有15%的牦牛因饲料短缺而被饿死,按每头牦牛1万元计算,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亿元;另外,由于营养不足,每头牦牛冬季掉膘约30公斤,年损失超72亿元。

究其原因,是因为高原藏区现有的人工种植牧草和青稞生物产量低、玉米广种薄收,不能满足牦牛冬春季饲料需求,形成了制约牦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阻力。

为此,杨文钰教授带领团队在高原藏区开展试验研究,通过构建玉米-豆类带状复合种植、筛选适宜高海拔地区的优质品种、研发混合青贮技术等措施,找到了一套解决饲料匮乏问题的新技术。

多年来的试验表明,通过玉米-豆类带状复合种植应用,即使在海拔3700米的高原地区,也可以实现亩产青贮饲料4至6吨,是普通牧草和青稞的3倍以上。在此次测产验收中,玉米-大豆、玉米-蚕豆、玉米-箭筈豌豆三种带状间作种植模式折合亩产青贮原料分别为3955.76公斤、5172.48公斤、3066.82公斤。

量身打造牦牛专属“罐头”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将玉米、豆类青贮饲料粉碎并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促进发酵的菌类,再密封成‘罐头’。”据刘卫国教授介绍,制作好的青贮饲料罐头能够保存几年时间不变质,且营养价值远高于普通饲料。

玉米产量大、饲料效率高,是优质的能量饲料;大豆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平衡,是优质的营养饲料。两者的结合能够显著提高粗蛋白和钙含量,有利于牦牛的生长发育,可以实现日增重提高40%,产奶量提高17%。

为更好带动广大农户参与应用,杨文钰教授团队通过技术培训、免费发放试用、示范带动等措施,逐步推进技术成果由实验室向试验田,再向养殖户的转化。“目前来说,推广的最大难点还在于观念的改变,大家对于新技术的接受还有一个过程。”刘卫国教授告诉记者,为促进牦牛养殖技术的革新,今年已在甘孜、阿坝等地开展培训10余次。

来自农村的杨文艺是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在刘卫国教授的指导下,他参与的《玉米大豆混合青贮饲草罐头——藏区牦牛的冬季营养套餐》大学生创业项目先后获得“互联网+”“挑战杯”省赛金奖。杨文艺告诉记者:“这项技术解决了玉米大豆直接秸秆还田导致的病虫害问题,也增加了畜牧业的饲料供给,有利于农业产业的发展。”

松潘县绿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率先看到了这项技术的价值,通过流转50亩土地进行青贮玉米-豆类带状复合种植,并采购机械进行青贮饲料加工,在满足自养牦牛需求的基础上还可以对外销售,目前已经卖到1200元每吨。

新闻链接:https://4gnb.scol.com.cn/html/20201022/157041.html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大学科技园二期暨学生宿舍建设项目开工
    大学科技园二期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