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教师风采】四川农业大学李明洲:科学的世界很有趣

2020-06-23 09:33:22作者:杨雯 来源:宣传统战部 点击数:

  

李明洲十分热爱科学和他的科研事业。他说:“兴趣最重要,如果是为了奖励、为了物质而搞研究,不会有坚持的动力,做有趣的事情永远不会觉得辛苦。”正是这种兴趣的引领,让他热爱着自己的事业,在科研路上不断攀登。


31岁的二级岗教授

李明洲一直专注于猪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研究,在猪骨骼肌生长和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领域做了大量出色的工作,部分成果代表了世界农业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前沿水平,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

2012年,以他为第一作者的《猪脂肪和肌肉组织的基因组甲基化图谱》论文发表在《自然-通讯》上,迅速引起了世界各地科学家的高度关注。该杂志一篇文章平均年下载量约为1900—2800次,而他的这篇论文一夜之间就被下载了2808次,“完全没想到这么火爆。”

因为该论文的国际影响力,学校迅速决定,特聘当时还是副教授的李明洲为二级岗教授,并给予学校另一位通讯作者、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李学伟教授课题组300万元奖助金。

二级岗是仅次于一级(院士级)教授的头衔,在31岁成为川农大乃至四川省最年轻的二级岗教授,这对李明洲来说似乎都是“浮云”,他继续沉浸在自己的科学世界里,推掉采访,换了电话号码,每天背着双肩包上课、做实验、看书、写论文,丝毫没有慢下脚步。

一年之后,他和团队又在《自然·遗传》上发表了《比较基因组学鉴定藏猪和家猪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在当年以35.2刷新了川农大发表论文影响因子新高。2017年,以他为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的高水平论文又一次出现在学术期刊《基因组研究》上,影响因子达到11.35。该成果入选2017年“中国农业重大科学研究进展”,成为当年唯一入选的农业动物类研究成果。

六年之内三篇高质量论文,这只是他学术研究成果的一小部分。近年来,他发表SCI论文13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430以上,累计被引2900余次。其中,以第一(共同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260.16,7篇论文被引过百次,单篇最高被引350余次。他担任《自然-生物技术》《自然-通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等十余种国际知名学术刊物审稿人,审稿百余篇。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作学术报告20余次,连续四届受邀在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大会上做大会报告。2017年受《遗传》杂志邀请,作为专刊组稿专家并主笔撰写《组学时代农业动物遗传育种研究》前言。在大家心目中,他就是个痴迷科研的学术达人。

心无旁骛遨游兴趣中

“藏猪在那么高的海拔生长,却没有高原反应,多神奇?”“成都、雅安、内江三地的距离不远,却有着各自不同的地方猪品种,是不是很神奇?”所有的问题在李明洲那里,越研究越思考越觉得“非常有趣”。

他2008年博士毕业留校,在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对他来说,是一件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他每天的生活简单而又有规律:早上骑自行车去上课,下课后就钻进实验室做实验或者看各种科技文章;回到家基本不看电视,要看也只看纪录片频道。他还在手机上订阅了许多国外的科研文章,每当坐车或坐飞机出差时就拿出来翻阅。

在别人看来,这样的生活未免枯燥,可对他而言,却无时无刻不充满着乐趣。“因为我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同的科学思想,看到世界各地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和事物,我觉得这些都太神奇了,一点都不枯燥。”

这位“80后”教授一直保留着看科幻杂志的习惯。“科研需要想象力,你想,如果编码叶绿素的基因可以转给人体,人就可以不吃饭了。”他的思维极为活跃,这使他在科研上闯劲儿十足,“灵感”多多。他一直骑自行车代步,因为对他而言上驾校是“浪费时间”,他舍不得。他经常一边吃饭一边思考某个问题。有一次饭吃到一半,李明洲突然放下碗,匆匆打开电脑。家人以为有什么急事,后来才知他是要及时记下脑海里刚冒出来的“灵光一现”。

他带的六七名研究生曾同去他家做客,竟然“一进去感觉就把他家都装满了”,博士生刘鹏亮说,当时大家惊叹于他的“蜗居”小得出乎意料,“完全没想到这就是集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9个学术头衔和荣誉为一身的知名专家的家。”但在李明洲的意识中,日常的物质条件不必太高,因为科研带来的巨大精神享受已让生活足够“丰满”。

追随一种精神

李明洲出身在雅安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他笑称自己在“3平方公里”范围内长大,从幼儿园念到博士,他就读的学校都在雅安。从小他成绩就不错,初中还获得过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二等奖。他选择川农大,是因为要追随一位自己崇拜的学者。

还在高中时,李明洲从电视上了解到了当年四川省的“十大杰出青年”之一——川农大的李学伟教授的事迹:他在哥廷根大学攻读了博士学位,却始终心系故土,拒绝国外开出的优厚条件和个人业务得到更好发展的前景,义无反顾回到并坚守在川农这方热土。他立志要推动中国的养猪事业的他,30岁便破格晋升为教授,当时已是国际上猪遗传育种方面的专家。

受李学伟教授事迹的感召,李明洲决定向“偶像”靠拢,考到川农大动科学院追随他的步伐。从20岁起,李明洲便跟随李学伟教授做课题、搞研究。“我现在取得的这一点成就,全都是李学伟教授手把手培养出来的。他从学识、科学道德、科研经费等方方面面影响和帮助着我。”对恩师的提携,李明洲充满了感激。

“我国猪的养殖和猪肉消费量均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现在全球猪育种学家都在致力于猪生长和肉质性状的共同改良,让猪肉更营养、健康、美味,我做的基础性研究也许短期内并不能见到什么实际成效,但是却需要人去研究。”专注于“猪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领域,李明洲既享受过程带来的乐趣,也怀着一份责任。

传承一项事业

“我现在能取得一点成果,是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李明洲说。作为“猪分子遗传育种”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的带头人,李明洲重视团队的高质量发展。

“细节决定一切。”这是李明洲常向团队成员强调的。论文共11页,在投给杂志社要求修改时,他却写了整整63页的讨论意见。分析数据作图,哪怕0.01毫米的误差也不允许。图形也多方考虑,一份数据往往要做成柱状图、折线图、扇形图、点状图等多种方式进行对比,看哪一种效果最好,线条粗细、颜色选择、字体大小也要一一讨论。

在猪场采样的时候,为保证样品质量,要求15分钟之内把所有样本采集归类保存,“完全是跟打仗一样。”高强度的工作常常从早上8∶00持续到凌晨2∶00,回去时闭上眼都是猪肉。“他做科研要求特别高,对细节精益求精。”跟他有着10年接触的一位博士说,“有时我们觉得已经够精细、无伤大雅了,他还是会追求完美,坚持要改过来。”

如今,面对团队的事李明洲也是如此。“你们就在那儿等我,我过来!”为了不浪费课题组年轻学子的时间,开组会他从来是学生在哪儿他就到哪儿,绝不让学生花时间多跑路。“为了不耽误研究进度,他有时刚下飞机就直奔实验室找我们,有一次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一身的风尘仆仆真是扑面而来。”刘鹏亮说,在老师身体力行的带动下,平时团队里没有人懈怠。

科学的世界每一刻都新鲜而有趣,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在其中探寻一个个未知,李明洲乐在其中。

新闻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2560907981224792735&item_id=12560907981224792735&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from=singlemessage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大学科技园二期暨学生宿舍建设项目开工
    大学科技园二期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