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让科技成果顶天又立地

2020-01-08 09:36:56作者:李劲雨 本报记者 方万聪 来源:宣传统战部 点击数:

  

——专访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陈代文教授

□李劲雨 本报记者 方万聪

2019年,四川农业大学利用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人才资源和学科优势,致力于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做强四川农业的现实需要,取得了什么成果?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陈代文教授接受了本报专访。

记者:请您总结一下过去一年四川农业大学的科技贡献有哪些?

陈代文:过去一年,四川农大在科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推动科技改革4个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人才培养是川农大的本职工作,也是作为高校的首要使命。2019年,四川农大毕业1万余名学子,其中有研究生1000多人,他们或者进入教学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者进入行政单位从事科技管理工作,或者进入企业直接参与技术研发服务工作。

在科学研究上,川农大师生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国家战略,针对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科技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科研项目、科研产出均创历史新高。全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其他奖项还有很多,同时还有一大批国家发明专利和高水平科技论文。

在社会服务上,川农大依托其强大的人才和科研优势服务社会经济、服务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包括在生产一线的科技培训、转化科技成果、指导现场生产、解决产业问题等。初步概算,全年大约有上千人次,参与社会服务,创造了不低于100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川农大对口帮扶的广安市前锋区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对口帮扶的凉山州雷波县将于2020年摘帽。在全省其他数十个贫困县区,都有川农大专家在农业产业一线开展科技服务的身影。

在推动科技改革上,川农大的一大批专家和学者直接参与部委、省委、省政府及有关厅局的调研、咨询、科技改革政策或文件的起草和研讨工作,在管理体制、政策引导、实现科技工作治理体系完善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记者:新的一年,川农大在助推地方“三农”建设上,有哪些打算?

陈代文: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三农”问题必须得到根本的解决,但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压力。

农业科技是最复杂的高新科技,与天斗,与地斗,与生物斗,我们经营的对象是植物、动物、微生物,而生物科学是最复杂的科学,加上天、地不可控制的因素,使得农业科技要真正解决问题难度很大。

川农大在未来将继续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特别是农业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需求,在农业种质创制、动物植物品种选育、先进种养技术、食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充分发挥川农大的学科和人才优势,深入开展理论和实用技术的研究,力争在重大农业产业问题方面实现理论和技术的突破,获得更多科技成果来服务产业。

记者:您对《四川农村日报》的广大读者有哪些寄语?

陈代文:寄语不敢讲,《四川农村日报》作为一个重要媒体,我祝愿报纸越办越好,成为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指导农业农村建设和服务农民发展的重要载体。希望广大农民朋友紧跟新时代,成为具有良好政治素质、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农民,扎根农业、扎根农村,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应有贡献。

新闻来源:https://country.scol.com.cn/shtml/scncrb/20200108/72392.shtml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大学科技园二期暨学生宿舍建设项目开工
    大学科技园二期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