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斯干,幽幽望鱼。望鱼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厚重的人文情怀。在传统村落逐渐消失的当代,仍保持着古朴的风貌和淳朴的民风。7月25日,四川农业大学机电学子赴望鱼古镇拾粹,感受百年古镇的独特魅力。
千年茶马道,铸就望鱼形
由于茶马古道由此经过,故望鱼成了周边物产交易的场所并逐渐发展起来。据当地村民介绍,望鱼古镇于明朝中期开始修建,在明末清初正式建成,在民国达到鼎盛,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关于望鱼古镇的形成和发展,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位老人讲到,很久以前,一位老婆婆每逢一、四、七便在望鱼石上摆摊,卖开水、汤圆、醪糟之类的小吃,生意逐渐兴隆。许多人前往望鱼石观看,发现望鱼石的风水极佳,便纷纷在此修建房屋,慢慢地形成了街道,也形成了一、四、七赶场的风俗。在中国大地上响彻了千年的马蹄声虽然已经销声匿迹,拉动西南地区经济的茶马古道亦不见踪迹,但它却留下了一座极美的古镇,通过它,依然可以看见当年茶马古道的繁荣。

捐躯赴国难,凝聚望鱼魂
古镇入口耸立着一块红四方面军会议旧址的纪念碑。一位老爷爷深情地讲述了这片土地上的红色故事。1935年红军经过望鱼古镇,在此建立了根据地,并宣传动员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深受老百姓爱戴。后根据地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攻,红军穿草鞋,盖稻草,食不果腹的艰苦条件下,仍坚持不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当地村民也纷纷前来支援红军,不少居民直接加入了红军。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红军最终从铁索桥离开,翻越大山,到达雅康一带。据了解,这位老人的父亲便是当年加入红军的一员,当时他父亲才20岁。老人的儿子也选择了当兵,老人对此感到十分自豪。曾今播撒在古镇的红色基因在一代又一代的望鱼人中传承。

宁静而致远,彰显望鱼情
古镇沿街而建,镂空的雕花石柱、深沉古朴的青石板、鳞次栉比的老瓦房,无不蕴含着厚重的人文气息。据了解,古镇上的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只留下一些老人和孩子,延续着古老的农耕文明,享受着恬淡的时光。在这里没有现代都市的喧嚣,淳朴的民风和古朴的老街融为一体,古镇显得宁静而安详。一位游客说到,望鱼古镇最吸引她的地方在于它的静,这里的时光特别慢,恍惚间置身于远古的追忆中。

望鱼古镇历经了数百年风雨的冲刷和战火的摧残,仍保完好的呈现在世人面前,但不可否认的是,古镇在长期的滞留中,众多古迹也遭受了破坏,许多房屋因长期无人居住而坍塌。据悉,当地政府正加大望鱼古镇的宣传力度,将通过特色资源的开发、发展乡村旅游的方式保护望鱼古镇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新闻来源:http://campus.univs.cn/sj/201807301181577.shtml